衡阳晚报讯 (全媒体记者 胡亚华 通讯员 王春光) 7月31日,在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小组”护送下,与家人失散10余年的郴州宜章老人邝晒娥终于在宜章县红色文化广场与亲人团聚。当老人与阔别10多年的长女再次重逢时,眼眶红润,感人的相认场面,令在场的救助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7月29日晚上,市救助管理站接待了由群众报警后护送来站的一位无名氏老年妇女。妇女说着一口含糊不清的普通话,用手比比划划,似乎在诉说自己的遭遇。经过反复交流,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仍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便按照无名氏的救助流程,先将其安置在站内照料。7月30日,工作人员拿来纸、笔和地图,耐心地与老人交流,试图查明老人的姓名和地址,仍然毫无进展。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向长沙县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寻人警察”王曙求助,将老人的照片发了过去。不一会,王曙警官就发回来比对结果,这位老人疑似郴州市宜章县人。不过,户籍上面却注明此人2017年因死亡注销了户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带着疑问,工作人员拨通了“死者”远在广东的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家属十分警惕,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并未作出正面回应。工作人员反复解释,并提供救助对象的体貌特征进行求证,对方终于告知救助对象有可能是他的母亲,并表示为了慎重起见,让救助对象的大女儿和工作人员联系。当救助对象的大女儿查看了救助对象最近清晰的头像照片时,显得很激动,表示对方就是自己失散十多年的母亲。由于老人拒绝视频通话和接听电话,救助对象的大女儿无法通过语言交流来确定对方是否为自己的母亲。
鉴于这种情况,7月31日,市救助管理站组成“寻亲小组”,陪护老人驱车近300公里赶到郴州市宜章县,与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家属会面。一见面,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场喊出了女儿和侄女的小名,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通过调查了解,原来老人年轻时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早早地办理了残疾证。儿女均在外地打工,因疏于照看,老人在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由于长时间找不到老人,村里又要催促办理低保手续,老人家属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认为在外去世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就向派出所申请了注销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