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科),你总会看到一张洋溢着热情的亲切笑脸、一个穿梭于病房的忙碌身影。提起她的名字,大家无不翘指称赞,患儿家属更是称其为新生命的“守护神”,她就是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飞燕。
自从来到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工作,谢飞燕便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这一干就是18年。这18个春秋,谢飞燕已经数不清挽救了多少病危新生儿、记不清为了保障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熬了多少个夜晚。谢飞燕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她精益求精、不遗余力,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坚韧的毅力、不懈的努力,践行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从医誓言。
10月16日,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召开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会上, 谢飞燕被授予第三届“湖南最美女医师”称号。
A.无微不至,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
走进位于衡阳市妇幼保健院6楼的NICU,房间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个保温箱,旁边有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据了解,科室平均每个月收治了患儿40个左右,多是早产、急危重症新生患儿。相比其他病房,这里最大的不同就是比较安静,除不时有几声啼哭外,更多的是监护仪器滴滴答答的声音。
谢飞燕介绍,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实行无陪护管理,这些小小的患儿们,没有家人的陪伴,均由医护人员看护。对此,医护人员不仅要时刻监测他们的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还要护理患儿的日常生活,监测每个孩子每天该补多少液体、喂多少奶,这些都要根据胎龄、日龄、体重等进行仔细核算,不容有半点误差。
呼吸困难、重症感染、休克、各种危重症导致的呼吸衰竭……病魔不经意间就向脆弱的小生命袭来,因此,新生儿治疗护理需要更精细的照顾。面对这些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小病号,医护人员要不间断地细致地守护着他们。特别是一些危重症新生儿,生命体征很不稳定,他们任何一个小小的体征异常,可能就是病情变化的危急信号,医护人员必须随时警觉,丝毫不能马虎。这也给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小时全程陪伴,怀有十足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照顾治疗必须做到无微不至。
“许多早产儿因为出生过早,身体发育不完善,常常出现全是严重感染、多系统衰竭等危急问题,因此,抢救和治疗几乎是每天工作的常态。”谢飞燕坦言,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治疗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早产儿来之不易,他们更加珍惜这幼小的生命,救治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我们的工作就是和死神正面较量,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每一次救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病情,更是每一个家庭满怀期待和渴望的眼神。”谢飞燕如是说。
B.敬畏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早产儿
谢飞燕擅长治疗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缺氧缺血、新生儿结肠炎等新生儿急危重病症,同时也进行新生儿重大手术后的监护治疗等。
作为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的带头人,谢飞燕带领整个团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科室实现稳步发展。从医18年来,谢飞燕救治过许多危重新生儿,其中最小的一位是2016年收治的童童(化名),是一位670克的超低体重儿,出生胎龄为26周。这种超低体重儿非常罕见,胎龄太小,体重很轻,多个脏器都没发育完全,治疗难度很大,最终谢飞燕带领团队竭尽全力,把孩子从生死线上拉回。
在该科,26周胎龄早产的新生儿不在少数。今年正月初一,科室就收治了一位胎龄26周的700克超低体重儿,患儿出生后不久多次出现心跳骤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当天,谢飞燕正值二线班,查完房后准备回家。然而,面对这位患儿,谢飞燕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岗位,参与患儿的抢救。
“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全,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下仍无法改善病情的情况下,迅速评估、判断,予扩容、纠酸、抗休克等抢救。”一个小时后,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才终于稳定下来。在谢飞燕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后,早产儿体重生长到2200克,检查颅脑等脏器均没发现异样,呼吸、吃奶、大小便、眼睛、心肺功能都很正常,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康复出院。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命非常脆弱,需要精心呵护,有时候给他们建立静脉通道都有不小的难度。“在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上,科室有着严格的要求,喂奶、治疗都需要严密观察、记录病情,从上班到下班,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加班更是常态。”每当说起这些早产儿,谢飞燕都十分感慨。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还有一些病情严重、命悬一线的孩子。曾经有一位新生儿在凌晨出生没多久后,血色素就下降很快,白细胞很低,确诊为脓毒败血症、肺动脉高压、重度代谢性中毒、活动性的颅内出血以及极重度贫血,病情严重。当时,谢飞燕已经回家在床上休息,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中。孩子生命指征非常不稳定,家属既紧张抢救数天的医疗费用,又担心孩子以后会留下后遗症,一度想放弃治疗。对此,谢飞燕耐心地开导家属、给予信心,同时,为孩子申请筹款部分医疗费用,在全院发动募捐,自己也率先为孩子捐款,为孩子筹集治疗费用。经过一晚上通宵抢救,孩子的血氧和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下来,谢飞燕松了一口气。
“最希望孩子康复的就是医生,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救治,也希望家人不要放弃。”谢飞燕说:“每当遇到家属不配合治疗时,我都会耐心地与家属沟通,并且换位思考,从根本上为家属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正是谢飞燕对每条生命的不放弃、不抛弃,许多家属选择坚持继续治疗,一条条垂危的小生命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康复,重获新生。
C.性命相托,只为那一份“医者父母心”
在18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谢飞燕始终心系患儿,尽心尽力呵护每一位患儿的生命,用行动诠释“医者父母心”。她常常跟下级医生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很繁琐、很辛苦,但是孩子的父母不在身旁,我们既然身为医者,就一定要全心为患者着想,站在父母的角度,细心照顾每一位孩子们,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7年前,该科收治了一位28周胎龄的早产试管女婴。孩子出生不久后消化道出血,血氧饱和度反复下降,抢救几次以后病情仍不稳定,医护人员都捏了一把汗。听到病情后,孩子的外婆哭着找到谢飞燕说道:“孩子母亲输卵管堵塞,生下这个孩子不仅花费了不少钱,也耗尽了心力。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救下,这个家庭就完了,请你们一定要救活她!”
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后,谢飞燕始终坚持不放弃,全程观察孩子的动态性变化,详细查看了孩子此前所有检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终于转危为安。“我们的抢救,不仅要救下孩子的生命,还要保证孩子高质量存活。”谢飞燕衷心地说道,如果孩子抢救以后留下后遗症,对一个家庭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多方面为孩子家庭考虑。
在做好临床业务工作的同时,为了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谢飞燕定期组织下级医生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技术。为了方便早产儿家属对孩子们家庭护理知识的交流,科室每年还会为新生儿家庭随访指导。
谢飞燕从医多年,由于工作忙碌,她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却很少,每当提到家人的时候,她总是有满满的愧疚。2016年,谢飞燕的母亲中风住院,然而她却没有为此请过一天假,只能由其丈夫和和姑姑照看,自己只在晚上下班后再去仓促地看看父母。2018年,12岁的儿子做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谢飞燕也因为工作忙没有陪伴在孩子身旁,术后儿子出现高热发烧,也不能吃东西,都是孩子的爸爸照顾。
“妈妈很忙,她的眼里都是她的患者孩子。”谢飞燕对工作的坚守和执着,深深感染着孩子。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尽管谢飞燕对孩子的照顾不多,但在孩子心里她是自己永远的榜样。“我的妈妈是一位医生,挽救了很多小孩子的生命!”孩子对她的崇拜,让谢飞燕至今备受感动。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选择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科这个岗位,就意味着付出。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放弃节假日的家庭团聚,还有规律的日常作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了危重新生儿宝宝的顺利康复,我们一定竭尽所能,拼尽全力。”谢飞燕表示,每一位患儿的转危为安就是全体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最大愿望,谢飞燕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父母心”的职业操守,为新生儿家庭带去幸福与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