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日通报,8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3例(云南16例,北京4例,福建4例,内蒙古3例,江苏3例,陕西3例,上海2例,山东2例,河南2例,广东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55例(江苏40例,湖南7例,北京2例,湖北2例,山东1例,河南1例,海南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6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86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747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78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091例(其中重症病例2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376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10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9870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648人。
问题一:发生此轮疫情主要原因是什么?
连日来,由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始发的新一轮本土新冠疫情,已蔓延至辽宁、安徽、湖南、北京、海南等十余个省份。经疾控部门确认,引起此次南京疫情的又是德尔塔毒株,而这并非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第一次侵袭我国,此前广州、瑞丽的本土疫情均与之有关。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此轮疫情传播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这个疫情是由德尔塔变异株输入引发。这个德尔塔变异株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而且转阴时间长。
二是时间比较特殊,正值盛夏暑假期间,旅游度假景区人员聚集。
三是发生的地方是人口密集,而且流通相对很大的国际机场。由于这三个特点,现在这个疫情已经向江苏省内其他地市或省外扩散,短期内仍然还会有继续向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问题二:德尔塔变异株有哪些特点?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介绍,德尔塔毒株特点一是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它的传播率增加近100%,就是增加了一倍。近期我们国家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动力学研究也提示,传染力也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同时,反映它传播能力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传播速度,主要是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大概平均缩短了1-2天。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来干预,如果没有疫苗免疫来阻止它的传播,那么疫情的倍增速度会非常显著。
二是它有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据相关研究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它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三是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问题三:新冠疫苗对变异株的有效性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被称为“突破病例”,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例外。邵一鸣认为出现突破病例,仍然是全球30多亿剂次接种疫苗人群中的少数。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能够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问题四: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合接种是否可行?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我国在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是不能进行替换的。假如有一些特殊情况,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品种疫苗不能完成,后续也要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来完成接种。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还是要按照原先规定,不能混打。
问题五:此次南京疫情扩散至全国,说明了哪些问题?
据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介绍,参加CA910航班机舱清扫工作的保洁员,在工作结束以后防护洗脱不规范,可能造成个别保洁人员感染,继而在保洁员工之间扩散传播。此外,她说,这些保洁员同时承担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垃圾清运,机场其他工作人员由于接触保洁员或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另据南京市公布的机场部分感染疫情的保洁人员行踪轨迹,记者发现,这些保洁员大都每日往返于机场和家中,没有进行闭环管理。这导致疫情快速在家庭、社会接触中传播。
而张家界魅力湘西剧场之所以出现感染,是由于存在活动人员密集、现场人多、观众未佩戴口罩的现象。
相关人士提示:
1.加强对机场运行区内工作的第三方外包业务人员的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措施。
2.要对直接接触国际旅客、货物的保障人员实施封闭管理,保证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工作人员不交叉,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严格区分,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点对点转运,当班期间不得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普通人群接触。
3.对服务保障人员按接触入境人员风险程度划分为高、中、低风险人群,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人员实施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完成疫苗接种“四件套”措施。对高风险人员必要时实行核酸检测“一天一检”,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及早预警、及早干预,迅速阻断疫情传播。
问题六:当前疫情形势下,如何加强个人防范?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提醒:
一是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取消外出旅行。
二是其他地区的人员出行前要认真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状态,要暂缓前去高、中风险地区旅行。
三是无论到哪里旅行,都要做好个人预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和减少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在室外活动,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四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
再次提醒!!病毒变异如此“狡猾”,打了疫苗,也要戴好口罩,少聚集!
问题七:学生何时能返校?
记者8月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管理,做好中小学晨午检、全学段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师生健康状况达到学校防疫要求时方能返校。
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和学校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防控意识,坚决杜绝松懈心态。
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意识,强化教室、卫生间、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环境监测、通风换气和消杀工作;要主动联系社区及交通、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保障校园周边卫生安全,加强校内环境卫生整治。
通知明确,各地和学校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此外,各地要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配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保障学校开展卫生保健相关工作的条件和经费保障。中小学校要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选聘“健康副校长”做法。
钟南山:应加快疫苗接种
7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出席一峰会活动时明确回答。他指出,我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为此,他特别呼吁大家要重视疫苗接种。
短短十来天,南京疫情已波及多个地区。“这说明密闭环境是新冠病毒传播极为重要的窗口。像飞机、火车、地铁此类密闭空间中,因为空气净化不够,容易存在空气交叉感染。”钟南山指出,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为何德尔塔毒株传播如此快速?“德尔塔变异株在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高100倍,传播力更强;在身体内的潜伏期较短,只有1—3天就发病;在体内转阴的时间也较长,长达13—15天,远长于普通株的7—9天。”钟南山指出,正因为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了。如广州疫情10天内产生5代传播。
“南京疫情与引发广州‘5.21’疫情病毒毒株的载毒量、传染性、隐蔽性等方面近似,轻症患者居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附近社区集中暴发疫情,感染人群职业较为集中。南京市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控措施,我认为南京疫情整体可控。”钟南山说。
南京本轮疫情中最早的感染者,大部分接种过疫苗。那当前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究竟有没有保护作用?疫苗打还是不打呢?“有效,非常安全。”钟南山坚定地说,他用了一组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来说明。
据他介绍,基于今年5月份广州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暴发疫情的研究,结果证明国产疫苗是有保护作用的。研究初步统计显示,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对中度、轻度、无症状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6.9%、67.2%、63.2%。相关的研究成果后续将发表。
面对依然很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不能放松,要时刻关注社区的防控措施和建立群体免疫。”钟南山强调,在人多、通气差的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
在钟南山看来,自然免疫不现实、不科学、不人道。“大规模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需要2年至3年的全球协作。目前我国打疫苗的数量是最多的,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每100人中打疫苗的比例不高。在中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钟南山认为,接下来应加快推进疫苗接种,以及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更有针对性的疫苗。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