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 讯 员 钱 辉 聂子杰
本报讯 “村里的服装厂开工啦!我们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8月1日,这条好消息在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传开。该市首家山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揭牌开工。
在800多平方米的狮园村旭华乡村振兴工厂的厂房里,三条流水线数十台缝纫机传出悦耳的声响。缝线、碌脚、封咀、装袋……80余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村民盘小红笑着说:“接到上班的通知,别提多高兴了!”一个月前,得知村里要建纺织厂并招工,她就报了名。盘小红说,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重要的是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小孩。
常宁市拥有省“十四五”重点培育发展的纺织产业园区——湘南纺织基地。设立乡村振兴工厂的衡阳市旭华服装有限公司,正是基地首家入驻企业。工厂由常宁市乡村振兴局、塔山瑶族乡主导,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采取“支部+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设。村里的党员、能人进入工厂管理层,村、企共建共享,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吸纳群众就近就业。目前该厂已解决80余人就业,加上规划中的敖头、板角、西江等村的纺织车间,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通过厂房租金、入股分红还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20万元—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