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寇姓

  ■胡秀华

  一、寇姓起源

  (一)以官名为氏

  1.源出卫公族之后

  据《世本》记载,寇氏源于姬姓,以官名为氏。春秋后期,卫灵公有子曰公子郢,郢之子孙为卫司寇(古代掌管司法的官),其后以官名“寇”为姓氏。

  又《姓源韵谱》云:“寇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少弟卫康叔为周成王司寇,支孙以官为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云:“上谷寇氏,自卫康叔为司寇,秦并六国,卫君角,居上谷之平昌,后为氏。”

  2.周司寇苏忿生之后

  《风俗通》云:“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其后以官为氏。”该支寇氏出自己姓,系陆终长子昆吾氏之后。或曰系自苏姓。亦见《中华小字典》。

  (二)他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有鲜卑复姓若口引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若口引氏为寇氏。又《中华小字典》引《魏略》云:“乌桓有寇姓。”乌桓也作乌丸,古代我国东胡的一个种族。

  二、名人传略

  寇恂(?—36),东汉著名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属北京)人。初任郡功曹。更始二年(24),力劝太守耿况归附光武帝刘秀,与耿况之子耿弇率上谷兵助刘秀击王郎,平铜马,以功任偏将军,号承义侯。冬,拜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以御洛阳更始军。寇恂赴任后造弓箭百余万,养马2000匹,收谷四百万斛以供军需。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大破更始讨难将军苏茂3万余众的进犯,杀其副将贾强,擒俘万余。二年(26),拜颍川太守,封雍奴侯。三年(27),拜汝南太守。七年(31),回朝任执金吾。八年(32),随刘秀西征隗嚣,时颍川盗贼群起,危及京师。随刘秀回师,一至颍川而盗贼悉降,受到百姓拥护。十年(34),再随刘秀入关平陇,迫降高峻。十二年(36),寇恂病卒,谥曰威侯。

  寇准(961—1023),北宋大臣,真宗朝宰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寇准自幼发奋读书,19岁登进士第。性刚直,好直谏。宋太宗时(976—997),历任大理评事、知县、殿中丞、三司度支判官、枢密副使。真宗即位后,寇准迁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元年(998)徙河阳,改同州。三年(1000),朝京师,迁刑部,权知开封府。六年(1003)迁兵部,为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与毕士安同为宰相。二年(1005),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时辽(契丹)军大举南下,围瀛州(今河北河间),威胁皇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朝议迁都,参知政事王钦若力主迁都金陵,陈尧叟意迁都成都,寇准反对迁都,力主坚持抵抗。并力请真宗亲征,后真宗勉强出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辽见宋军云集,恐一战失利,提出议和。真宗本怯懦畏敌,遂同意订立和约而还,史称“澶渊之盟”。寇准后被王钦若排挤。三年(1006)三月,寇准去相位,任刑部尚书、知陕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寇准再度任宰相,兼吏部尚书,封莱国公。因失误重用丁渭,天禧四年(1020),又被丁渭排挤。寇准因此一贬再贬,初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最后徙衡州司马。天圣元年(1023)病卒,年63。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赐谥忠愍。寇准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一生胸怀大志,却屡进屡退。著有《寇忠愍公诗集》。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武汉的这幢小楼不一般
4.1亿年前这条鱼 长得咋像 古代兵器三叉戟?
寇姓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寇姓 2021-06-12 2 2021年06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