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专家解释:这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 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专家解释:这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

  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这一性别比是否合理?3490万的男女人数差距,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女性偏多是正常情况

  具体而言,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并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这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依然存在。

  “本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就要长,总人口中女性偏多是正常情况。总人口性别比在102—103,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是合理范围,但我国性别比还是超出了这一区间。”原新表示,岀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出生人群进入婚育年龄,婚姻竞争和成本也会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表示,相比于总人口性别比,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现在来看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的比值,正常值保持在 103—107。1982全国生育调查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 107.2;1990年、2000年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为116.9 和118.6。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这一数据则达到了125.48。

  “今年111.3的数据仍然偏高,但比起往年趋于正常,总体上也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杜鹏表示。

  辽宁吉林,女比男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时显示,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其中,东北男女比例“最平衡”,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性别比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低,分别为99.70、99.69、100.35,远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辽宁、吉林更是31个省份中唯二女多男少的。

  “想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老工业地区是实行得最彻底的,独生子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男孩女孩都一样,甚至女孩更‘得宠’,所以不会刻意去追求生男生女。”有东北网友表示。

  “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出生性别比、人口迁移、寿命长短有关。”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员、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昕对媒体分析称。

  杨昕表示,第一,根据现有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分省数据,黑吉辽三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平均预期寿命来看,这三个省又明显高于全国,全国不到78岁,这三个省中两个是80岁,一个已经超过79岁,由于男性预期寿命低于女性,所以预期寿命越长的地区人口性别比会越低;最后,东北三省也是我国当前人口净流出省份,而流动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对较高。

  如何应对?

  虽说性别比整体向好发展,但应对男女比例失调依然是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等等。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要求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

  跌破“三口之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

  这意味着,家庭户平均人口跌破3。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家庭规模缩小被视为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一直呈现缩减态势。从1964年的户均4.43人降至1990年的3.96人,2010年进一步降至3.10人。

  宋健指出,家庭户规模在1990年到2005年之间缩减幅度较大,之后缩减趋缓,2015年平均家庭户规模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持平。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据,2020年这一态势被打破,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减至2.62人,较上次普查/抽样调查户均减少了0.48人。

  从四口之家缩减到三口之家,再到跌破3,发生了什么?

  什么原因?

  国家统计局称,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生育率降低,家庭少子化,是家庭小型化的根本原因。

  在他看来,人户分离增多,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几世同堂现象减少,不婚人口、离婚人口增多,丁克家庭增多,也是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因素。

  宋健也表示,中国家庭户规模的缩小被认为与计划生育有关。长期施行的普遍一孩政策极大压缩了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也因此减少了家庭人口规模。以经典核心家庭为例,已婚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和已婚夫妇生育3个孩子相比,家庭户规模会缩减2个人。

  家庭户数量增长

  此外,宋健认为,在生育率持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的背景下,家庭规模的下降主要受到家庭户数快速增长的影响。虽然家庭户人口总数和家庭户总数随时间都呈现增加态势,但家庭户数的增加更为迅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宋健称,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立户水平的提高,这与中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开启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更多的中国人得以拥有自己的住房,不必再拥挤在一个屋檐下;与此同时,日益普遍的迁移流动也使原本居于一户的家庭成员分散多处。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结构,如单人户和夫妻户的比例大幅增加。

  有什么影响?

  家庭户规模缩小、家庭户数增长,会带来什么影响?

  原新指出,家庭户规模缩小,这意味着家庭发展能力和传统功能越来越弱化,造成家庭关系的简约化,从蜘蛛网结构变为单线联系,亲情帮助弱化。这会对家庭养老造成影响,也要求产品的供给适应家庭的小型化,适老化、适小化是大的趋势。

  他表示,比如现在大户型的房子并不好卖,反而是户型适中的房子更受欢迎。

  可以发现,近年来“一人份”商品销量大增,比如100克装大米、50毫升威士忌、一人火锅、迷你洗衣机……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家庭户规模变小,原来的传统家庭的代际支持、家庭养老抚育的功能在弱化,需要更多社会服务支持家庭养老和育儿。

  贺丹认为,虽然老龄化、少子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放缓,但是家庭户数量增长,对于扩大消费也是利好。

  综合中新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 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 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2021-05-13 2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