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召开的2021年云南旅游市场工作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透露,自2019年5月推行“30天无理由退货”以来,截至今年4月29日,云南省已为游客成功办理退货17494起,退款1.22亿元。“30天无理由退货”已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
点评:推行“30天无理由退货”的根本意义在于,向游客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后悔权或救济权,提供了兜底的诚信保障和权益保障,给游客创造了“安全购”“放心购”环境,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能倒逼商家、旅行社、导游等经营服务主体增强自律意识,规范旅游营销行为、服务行为。“30天无理由退货”既对游客有益,也对当地的旅游业有益,可以实现多赢。当然,“30天无理由退货”行动还有进一步完善提升的空间。面对游客的退货,当地不能只满足于简单“收货”,而是应该针对游客的退货进行反思,找出游客退货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 5月6日,贵州茅台发布招聘启事,招聘335人。据悉,茅台将以笔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对应聘者分别进行排序,确定入围体能测试人员。体能测试项目为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成绩4分30秒以内判定为合格。
点评:招员工与跑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中却蕴含着企业自身的人才选拔理念。况且,判定合格的成绩要求并不高,因而嘲讽之言大可不必。首先,要求并不高,在招聘中设置这一体能测试项目,不算强人所难。其次,根据茅台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此次招聘为生产岗位,对体能要求比较高”,可见在招聘中进行体能测试也是有针对性的选人举措。再次,企业在人员招聘时有根据企业理念、定位、用人需求等个性化设置相应条件与考核项目的自由,只要这些条件和考核项目不违反公序良俗及涉嫌歧视,就没有问题。
3. 一天工作12小时,工作内容与专业无关,不实习或实习期没满没有毕业证……近日,媒体曝光的“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否则就不给发毕业证”一事,让“学生工”这个老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点评: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有效补充课堂传授书本知识的不足,核心在服务于人才的培养。若被异化成校方盘剥学生的借口,使得校企合作变“校企交易”,难免有失本意。它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口碑。要让学生实习真正回归教学初衷。坚决斩断职校实习背后的利益链条,杜绝学校向劳务中介机构或企业“倒卖”学生行为,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保护好实习生的权益;学校和企业都要提高法治意识,在保障好学生权益的同时,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在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的实际劳动中增长才干、提升技能。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