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在清醒与混沌的界限,他们默默无闻地保驾护航;在风险与安全的边缘,他们头脑清醒地运筹帷幄——他们就是麻醉医生。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他们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手术室内、无影灯下,他们紧张的工作从未间断;他们身着一袭圣洁的无菌隔离服,尽心尽责地陪伴在患者的身边,经历着一台又一台重要的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无意识、无痛、肌松及合理控制应激的必需条件,维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月29日—4月4日是“中国麻醉周”,笔者带你走进衡阳市中心医院,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衡阳市中心医院雁峰院区(院本部)和华新院区现有22个洁净手术间,包括百级手术间、千级手术间、万级手术间、正负压切换手术间四种类型。目前,麻醉科共有23名麻醉医师,15名规培医师,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1人。手术室护士有45名。
无影灯下,全力以赴护生命
“麻醉医生工作在‘幕后’,却是医疗安全的‘守门员’!”该院麻醉科主任段雪琴说,麻醉科一直以来是该院技术力量最强的科室之一。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从颅内肿瘤手术、主动脉弓置换术、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到严重肺动脉高压孕产妇手术;从低体重的新生儿到老年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各类手术的麻醉;从手术室到门诊、病房;从舒适化镇痛到危重患者救治……麻醉医师的足迹遍布医院的各个角落,为患者的安全、无痛、舒适及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该院麻醉科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衡阳市分娩镇痛培训基地、衡阳市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衡阳市老年麻醉培训基地,衡阳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
段雪琴介绍,过去,麻醉医师的工作主要任务是保障患者手术中的安全。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就医体验的不断追求,舒适化医疗已经渗透到临床的方方面面。“麻醉工作不仅仅只是手术台上让患者美美地睡上一觉,更要保证患者的安全、无痛、舒适,同时麻醉医师也是急危重症抢救的先锋与主力。”
采访当天,笔者见到一位刚结束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陈先生从手术室走出来,并乘坐电梯回病房。陈先生告诉笔者:“现在的麻醉真的很神奇,原来以为这次手术后要卧床几天,没想到走着进去,睡一觉后轻轻松松走着出来,术中无感觉,醒来后只轻微有点疼痛。”
“刚结束手术,就能自己走回病房?”面对笔者的疑问,段雪琴解释道,以前该类手术都要采取双腔支气管插管下全麻,现在,麻醉科不断创新,选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结合精准的保留自主呼吸静吸复合麻醉技术,减少了双腔支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创伤更小,节约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让患者术前走着进来,术后走着出去。目前,这项麻醉技术在该科已开展了两年,适用于实施“胸腔镜下肺契形切除手术”且肺功能好的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来院就诊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合并有多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是屡见不鲜。“对老年患者麻醉,麻醉科采取优化麻醉方案,术中精细化管理,术后多模式镇痛,使危重高危的高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安全舒适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寿命。”段雪琴介绍,前阵子有一位83岁高龄的男性患者,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近几年反复发作腹痛,同时并存有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肺功能不全,因患者疼痛难忍,强烈要求手术,对于外科而言这是普通的常规手术,然而,对于麻醉而言,却是极大的挑战。
患者高龄并存有严重心脏病、心衰、呼吸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生理机能严重退化,麻醉极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稍有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麻醉风险极大。为此,麻醉科迎难而上,与肝胆外科、心内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会诊,精心设计麻醉方案,并对围手术期间各种可能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最终,患者顺利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术后老人恢复良好。段雪琴坦言:“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麻醉,麻醉医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和良好心理素质,更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强烈的责任心。”
温暖细致,尽心尽责护新生
特鲁多曾说过: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该科副主任谭滇湘主任医师介绍,努力成为有担当、有技术、有温度的麻醉医师是该院麻醉科一直以来所秉持的理念。作为衡阳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该院华新院区经常接诊妊娠合并心肌病、妊娠急性脂肪肝肝衰竭、凶险型胎盘植入、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等等急危重症孕产妇,而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脐带脱垂、羊水栓塞、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等等紧急状况。去年,一位双胎妊高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突发羊水栓塞、心跳骤停。“时间就是生命!”麻醉医生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手术室内心肺复苏、建立有创动脉及颈内静脉置管监测、监测血流动力、凝血功能及内环境、启动大出血输血预案等等……最终产妇救治成功,平安出院。
该院作为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谭滇湘主任医师也是首批湖南省分娩镇痛专家组成员,率先在衡阳市开展和推广“无痛分娩”技术。2013年刚开展时,医务人员不足,产妇不理解,技术不够成熟,谭滇湘便带领科室业务骨干加班加点,查找最新文献,举办学术会议,授课训练、演练,同质化培训科内医生,亲自跟踪产程,调整用药剂量,坚持术后访视,耐心细致关爱分娩产妇。通过加强产房合作,制定统一的规范,切实提高分娩镇痛质量。8年来,该科已为7000余名产妇成功实施分娩镇痛技术,分娩镇痛率逐年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下降,分娩镇痛已成为该院产科的金字招牌。
服务至上,无私奉献“连轴转”
作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每天一上班,忙碌的脚步就模糊了时间。手术室护士长张晓燕用“不停旋转的陀螺”来形容这份工作:“手术室的工作缺乏规律性,只要一上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下班。”
张晓燕说:“手术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我们必须全神贯注,有时一台手术有上百件手术器械,有时是四五十根小到几毫米的针,我们都必须将这一件件手术器械准确无误传递给医生,所有用物分毫不差。”
华新手术室护士长王英介绍:“为了培养护士的急救意识和熟悉整个抢救配合流程,科室护士做了一次次的抢救应急演练,使护士们在遇到真正急危重症时有充分的准备,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8小时在岗、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这群在手术室内一丝不苟的“刀尖卫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因为技术精、医德好、能力强,去年该院手术室还被湖南省总工会评为女职工“芙蓉杯”竞赛先进单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手术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必修课”。每天交班会上,护士长都会带领护士们重温并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持续推行房间控温、术中体温监测、保温毯、U型保暖垫等一系列暖心措施,使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在36度以上,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配备手术提灯系统,规范手术中使用灭菌包的闭环追溯管理,通过手持扫码仪对患者腕带和无菌包二维码进行扫码确认,采取移动智能护理保障手术患者的术中无菌包使用安全。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手术室护士团队还非常重视人文关怀。为了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手术体位,护士们亲身上手术床体验,相互之间摆放手术体位,体验舒适度及安全性,体会患者的不适和需求,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效果。
医护同心,搭建沟通桥梁。一次,一名老年人在手术室门外吵着要进去看望正在手术的儿子,护士反复解释,才避免一场医患纠纷。“手术室的特殊环境,让在外等待的家属产生烦躁、甚至是恐惧感,想见到家属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王英解释道,“但我们要避免这种误会,就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由此,手术室答疑窗口和健康宣教室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经为患者及家属及时提供专业、详细的窗口接待答疑服务、健康宣教3000多人次,让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舒缓了心情,化解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