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个热词透视两会看点
2020年9月27日,农民操作机械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收获水稻。

  今年两会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从记者采访代表委员、业内人士以及获悉的拟提交提案和建议内容来看,科技创新、碳达峰和碳中和、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或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走势也备受关注。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记者了解到,今年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拟提交提案也聚焦于科技创新。

  民建中央、农工界别小组和九三学社中央均拟提交相关提案,从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何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集群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推进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等角度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十四五”时期必须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才能创造新发展动能。她建议,培育创新“引领”企业,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

  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深改委会议也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认为,应扩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给占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用能排放,降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工党中央在拟提交提案中建议,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尽快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在“十四五”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争达到30%。

  宏观政策如何“正常化”备受关注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宏观政策走向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有为,大力提质增效,就要特别注意政策效力边际递减问题,同时要求财政政策作用方式的变化。杨志勇指出,2021年,在对经济整体上保持信心的同时,要多考虑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关键词是“正常”,即“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有三层含义:一是更加关注宏观杠杆率;二是不会快速紧缩信用;三是突出“跨周期调控”。他表示,贷款利率下行的空间有限,但金融管理部门仍将继续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乡村振兴期待政策进一步细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正式出台,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也已正式挂牌。“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成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为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持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强化服务力促产业兴旺,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建议,进一步出台支持产业、项目、建设工程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在种子、农药、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水土流失、荒漠化、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上,继续出台更大的税收优惠,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方面给予更优的政策支持。

  就业、社保等凝聚民生新期待

  “民生”向来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制度到教育改革,多个民生领域“热词”,承载了代表委员更多的民生期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灵活就业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新业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从完善相关制度的角度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社保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将进入快车道。当前,要在加快出台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同时,深化“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关新闻:

  多项先行指标“开门红”  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

  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9亿吨,同比增长17.4%,比2019年1月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237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1月增长7.3%。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自去年4月至今年1月连续10个月实现正增长。

  航空、铁路货运也呈现“飘红”态势。春节期间,国际及港澳台货运航班较2020年春节假期同期增长212.48%,较2019年春节假期同期增长258.57%;国家铁路发送货物7299万吨,同比增长23.7%,日均装车16.89万车,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研究咨询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周健指出,货运量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具有风向标作用,相比之前几个月,今年1月货运情况虽有明显波动,但基本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

  素有“经济活动温度计”之称的挖掘机销量也大幅攀升。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1月纳入统计的26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19601台,同比上涨97.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为16026台,同比增长106.6%;出口销量为3575台,同比增长63.7%。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莹称,挖掘机销量增速高,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受需求带动。

  被视为“经济社会运行晴雨表”的用电量也出现大幅增长。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电网五省区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2%,春节期间用电量较同期增长14.6%;江苏1月用电量同比增长32.18%,春节期间工业用电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0.1%、25.8%。

  “2020年1月的基数比较小,是2021年1月用电量增速提升较大的一个客观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假期推后,1月各行业的生产活动受影响较小。今年提倡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也促成了整体开工率比较高,用电量会相对较大。

  货运量、挖掘机销量、用电量等先行指标实现“开门红”,释放出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信号。孙传旺表示,2021年全年宏观经济将依然呈现稳步复苏的良好态势。首先,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望拉动投资较快增长;其次,服务业景气程度在消费潜力提振的影响下将逐步回升;第三,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的两轮驱动将保障经济复苏的韧性和张力。

  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多个热词透视两会看点
564部“建党百年”主题 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线上免费开放
商务部发布22条举措 明确稳外资重点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多个热词透视两会看点 2021-03-03 2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