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日通报,12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例(广东3例,上海1例,福建1例,河南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50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3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累计确诊病例38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3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68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164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551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8113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753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7例(境外输入6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59例(境外输入25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11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6396例(出院5361例,死亡10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675例(出院565例,死亡7例)。
青岛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 和冷库开展拉网式摸排
青岛市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和冷库开展拉网式摸排,对全市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48435人已全部完成采样,已出结果48315人,全部为阴性。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岛市1日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和冷库开展了拉网式摸排,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按规定检测消毒、未按规定做好人员防护的一律停业整顿。
为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青岛已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要求从青岛市入关并在青岛市直接销售的进口冷链水产品、肉类等,统一在集中监管仓进行消毒和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取得《青岛市进口冷链食品出库证明》,方可入市销售。
据青岛市卫健委2日通报,青岛市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增至2例,第二例为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姐姐,其他接触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第二例无症状感染者李某某,女,33岁,系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李某某(男)的姐姐,与李某某(男)共同居住在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爱国村小区。12月1日,在对李某某(男)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发现李某某(女)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组确定其为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
满洲里将启动
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记者12月2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获悉,12月1日7时至2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满洲里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其中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之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截至12月2日7时,满洲里市现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疑似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满洲里市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流调和溯源工作仍在同步进行。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062人,均已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内蒙古现有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程实行闭环管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12月2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获悉,12月2日0时起,将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划定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并实施相应管控措施,满洲里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截至12月2日7时,满洲里市现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疑似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062人。经综合研判,为进一步排查风险,坚决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满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自12月3日8时起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福州:进一步加强
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福州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公告称,自12月3日起,将在马尾区设立市级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从福州各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统一进入集中监管仓,经抽样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合格后,取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方能出库。
据规定,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将纳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货主单位在取得“两证”后,应按要求上传“两证”等进口冷链食品溯源数据。若持有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无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货主单位可直接登录“e福州”专用窗口上传海关出具的证明及相关信息,经集中监管仓核验后,即可取得“两证”。
对于入境日期在2019年12月1日之后,已进入福州市储存、销售、加工环节且未取得核酸检测阴性和消毒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清查点数,并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尽快完成存量食品的检测和消毒,合格后方可入库储存并销售、加工、消费。进口冷链食品抽样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所对应批次进口冷链食品按规定作退运或无害化销毁处理。
公告指出,未取得“两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在福州储存、销售、加工、消费。对于违反通告规定,存在“应进不进”“应检不检”“应消毒未消毒”等行为的生产经营主体,由各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处罚信息纳入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美疾控中心研究:
去年12月美国或已存在新冠病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新近发现,去年12月一些美国人献血样本中已有新冠病毒抗体存在,这意味着那时候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国出现,早于美国官方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的时间。
这项11月30日发表在美国《临床传染病》半月刊上的研究称,为了确定在美国首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前是否有人体内存在新冠病毒抗体,美疾控中心研究人员检测了美国红十字会于去年12月13日至今年1月17日期间采集的7389份血液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全美9个州的献血者。
检测结果发现,其中106份血液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抗体,其中39份样本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采集时间为去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67份样本来自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等地,采集时间为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17日。
美疾控中心于今年1月21日报告该国首例新冠确诊病例。这项研究称,检测结果显示,可能去年12月美国一些地方就已经出现个别感染新冠病毒病例,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一小部分人群此前体内就已存在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抗体。
此前也有美国研究称,新冠病毒可能在美国官方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前已在洛杉矶传播。
相关链接:
“数读”一周全球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月1日19时8分(北京时间2日2时8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53170例,累计62844837例;死亡病例增加7837例,累计1465144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则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日7时26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63679175例,死亡病例为1476949例。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达13696060例,死亡病例为270369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12月1日发布的全球疫情周报,11月23日至29日的一周里,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近400万例,与此前两周相比小幅下降;新增死亡病例超过6.9万例,与前几周相比持续增加。
全球来看,新增确诊病例数居前5位的国家为美国、印度、巴西、意大利和俄罗斯。
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个区域中,这一周美洲地区的周新增病例数排名第一。欧洲地区周新增病例数环比继续呈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球第二,且周新增死亡病例数约占全球的一半。东地中海地区经过连续4个月的增长后,周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相比此前一周都小幅下降。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周新增病例数少量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周新增病例数增长迅速。
这一周,美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652915例,较前一周增长3%;新增死亡病例22488例,较前一周增长2%。其中,美国周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10万例,与此前一周数据大致持平。
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573354例,较前一周下降了13%;新增死亡病例35321例,较前一周增长5%,占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数的51%。
东地中海地区新增确诊病例248909例,较前一周下降了1%;新增死亡病例5800例,较前一周下降8%。
非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48483例,较前一周增长3%;新增死亡病例974例,较前一周下降10%。南非是该地区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较前一周增长超过20%。
东南亚地区新增确诊病例371180例,较前一周增长6%;新增死亡病例4888例,较前一周增长4%。
西太平洋地区新增确诊病例40489例,较前一周增长12%;新增死亡病例445例,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