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示索贿、论文抄袭、阻挠毕业、强制退学……近日,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2012级博士生陈兵(化名)在网络上发布举报帖:博导因索贿失败阻拦自己发论文,致使自己无法毕业惨遭退学。11月24日,媒体了解到校方一年前即已获知相关举报,并对部分举报内容进行了核查,结果为陈兵举报内容均与事实不符,属于诬告。
点评: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近年来接连发生导师滥用职权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事件,导师的整体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其二,当前的高校治理体系中,教师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并不完全独立,因此,调查、处理也缺乏一定的公信力。这提醒高校在推进导师制建设,从严要求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时,必须推进学校治理改革。赋予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独立负责学校教育事务、学术事务管理的职责,按学术和教育标准评价教师的教育、学术能力与贡献,同时坚持以教育原则、学术原则调查、处理教师涉及学术不端以及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这才能避免正常的学生分流、退学处理,一再进入公众视野,变为公共事件。
2.近日,新一批“科学探索奖”名单出炉,50位科学家获此奖励,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最年轻的仅30岁。纵览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比如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技术、前沿交叉等。
点评: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不断努力创新,才能彻底解决在技术方面的一些制约。未来,对前沿技术和基础领域的推动发展仍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挑战的出现,对广大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科学研究从来不是易事,有志于进行科学研究的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敢为人先去勇攀高峰,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使命。
3.疫情突然来袭不知所措?求职升学失利压力山大?职场商场不顺自信受挫?婚恋家庭纷争焦头烂额?……近年来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很大。但是,问题也多,记者调查发现,该领域存在各种“不靠谱”:假证,从业资质不靠谱;蒙人,专业身份不靠谱;坑钱,服务质量不靠谱;侵权,权益维护不靠谱。如此坑钱又侵权,谁的“心病”敢让这些人治?
点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很有必要、很重要。但要碰上那些“野生”“散养”的咨询师,钱没少掏、效果不好,可能还把病情耽误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用良医驱逐庸医。一是专业医院和商业网络平台要合作,大量增加正规心理医生上网执业的渠道和动力。二是医疗卫生领域要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对从业门槛、资质、收费等尽快制定规范。同时,监管部门也要狠狠监管,加强治理力度。医药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些“假大夫”要不管住,是要出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