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 雷
近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传出喜讯,该院主管护师肖莉群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院党委书记黄志坚、院长汪向东主持召开座谈会,欢迎肖莉群载誉归来。
今年37岁的肖莉群,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7年了,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患者当亲人,大家亲切地称她为“仙女级天使”。其先后荣获“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衡阳市劳模”“衡阳市优秀护士”“衡阳市十佳护士”“衡阳市金牌护士”等荣誉称号。
A
“仅有热爱远远不够,关键时刻要冲得上”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肖莉群认为,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能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让许多家庭绽放笑颜。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职业,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极致。
“仅有热爱远远不够,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在肖莉群心里,每一次抢救,就是一场战斗,关键时刻护士要冲得上。17年来,肖莉群苦练护理技术水平,是穿刺高手,是许多同事崇拜的偶像。
2012年,肖莉群赴湘雅附二医院进修深静脉置管培训,学成回院后,她带领科室护士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体重极低新生儿PICC置管新技术,成功置管100多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置管保留最长时间达35天,为体重极低新生儿建立了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生命通道”,有效提升了新生儿特别是体重极低新生儿的救护能力,降低了医院重症新生儿的死亡率。
今年3月29日晚上,肖莉群接到电话得知,一名4个月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体重有9公斤,颜面部、前胸部、背部、四肢都散布着瘀点瘀斑,穿刺难度相当大,又急需输血,如果不及时穿刺成功,患儿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肖莉群二话没说,立马赶到医院。不到5分钟,成功完成患儿腋静脉穿刺,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B
“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不能敷衍塞责”
肖莉群常说:“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不能敷衍塞责。”
护理工作是忙碌的,作为基层护理人员,17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对工作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在科室加床、抢救需要增派人手的时候,她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她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热爱的护理事业,把爱心传递到每一位患者心中。
2015年3月的一天,肖莉群正在家里照顾发高烧的女儿,突然接到科室电话,得知刚刚收治了一对体重不足1.5公斤的双胞胎,必须马上抢救,如果错过最佳时机,将给置管带来更大的难度。肖莉群立即起身,将女儿交给婆婆照顾。
“妈妈,我难受,你别走……”女儿哭着恳求,肖莉群却无暇安抚,争分夺秒赶到医院,为两个患儿先后成功进行了置管。从评估血管、术前准备、置管,再到最后的拍片定位、病例书写,花了近5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背,而那时的肖莉群忘记自己已怀孕6个月。在回家的车上,累得睡着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术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肖莉群,积极投身到抗疫最前线,与全院职工一起,为病人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护墙”。在最危险的地带、最危急的关头,她毅然逆行,毫不畏惧,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院的应急救援队。
今年春节期间,科室收治了一位有武汉人员接触史的患儿,且有发热症状。肖莉群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参与打针、配药、消毒、隔离、宣教等工作,任何细节都不放过。按照医院总体安排,她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仔细地用消毒液配比擦拭房间和床铺的每一个地方,坚决杜绝病菌的产生,织密疫情防护网。
C
“护士要有一颗同情心、一双勤劳的手”
“护士要有一颗同情心、一双勤劳的手。”这是肖莉群的座右铭。
近年来,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护患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责任护士,肖莉群以美丽的微笑、亲切的语言、体贴的护理、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患者。
在产科工作时,有一天晚上,一位做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因伤口疼痛害怕翻身,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小宝宝饿得“哇哇”直哭,急得小脸通红。肖莉群立马鼓励并协助产妇翻身,经过她悉心指导,小宝宝终于吃上了母乳,不再哭闹。家属眉头舒展了,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
有一次,一位剖宫产产妇在拔出导尿管后排尿困难,憋得满头大汗。肖莉群为产妇热敷,按摩膀胱,但不见效。她又搀扶着产妇如厕,浸湿毛巾再提起,让产妇听到水滴声,如此多次反复,终于解决了产妇的烦恼。
医院NICU科、新生儿科、PICU科室都是无陪护病房,患儿的所有治疗和护理集于一体,吃喝拉撒睡和治疗护理都要护士操心。肖莉群视患儿如亲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技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吃奶呛咳发生窒息的患儿清理呼吸道,使患儿转危为安;她为因抽搐入院内心充满恐惧的患儿唱儿歌,用玩具逗玩,成为患儿的伙伴,顺利完成各项治疗,许多患儿都亲切地喊她“护士妈妈”。
多年来,肖莉群累计护理危重症患儿超过2000人。她以无私奉献、善良友爱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了人间大爱之歌,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