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奋进谱华章
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颁奖现场
设施齐全的康复大厅

  ■朱嘉林

  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上传来喜讯: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君主持的《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护士长曾亚华、主治医师刘静分别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护师”“优秀青年康复医师”荣誉称号;主管治疗师(留美硕士)屈萌艰、住院医师钟培瑞、研究生肖豪获优秀论文二等奖,研究生李兰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这场群英荟萃的全国盛会上,南华附一康复医学科缘何能从全国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日前,笔者走进该院康复医学科,了解到在周君主任带领下,这支优秀团队创造佳绩的全过程。

  治科严谨,建设专业卓越康复团队

  A

  南华附一康复医学科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理疗室。1987年,开设康复医学门诊;2001年,建立康复病房;2012年,康复医学科重组、整合、提升。一代代康复人的进取奉献,康复医学科已从一间理疗室蜕变成如今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康复治疗区、41张床位的康复病房和各类康复设施设备齐全的康复医学实验室……

  周君从2017年担任科室主任以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将最初整合重组的十几人发展壮大为目前康复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人才配备合理的专业康复团队。如今,该团队拥有康复医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士生导师3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骨干1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国外留学1人),其中,神经康复物理治疗师、骨科康复物理治疗师、心肺康复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技师等康复治疗师34人,康复护士14人。

  在科室管理方面,周君以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管理科内事务,采用分组考核机制以及组长负责制,形成了竞争协作、互助互爱、积极向上、创新包容的科室文化。“感恩、仁心、敬业、担当、创新、包容”,这是周君凝炼总结的科训,12个字亦体现了南华附一康复人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同时,周君也不放松对科内全体员工的学习要求,采用“互联网+”的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定期在科内开展业务学习,进行康复新技术实操培训,促使医护技团队时刻保持对康复前沿动态的敏锐度、感知度,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室在周君的带领下,人人向上,敏而好学,工作能力稳步提升。

  薪火相传,深耕康复医学造福为民

  B

  作为附一康复医学的领军人物,周君始终坚持以百姓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秉持精益求精、视病犹亲的工作作风。他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体化康复诊治方案,开拓创新,使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有序化。

  同时,周君时刻不忘锤炼自身业务素养,着眼国际,深耕科研,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26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10篇(中科院一区3篇);参与编、译4本专著;带领康复医学科连续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科室获各级科研课题共计36项。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多次在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年会上发表,并作大会报告。

  如此优秀的医者是怎样“炼”成的?周君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出了答案:是日复一日,专业精准的医疗决策;是关键时刻,扶危济困的医者担当;是以人为本,携手并肩的医患同心。周君认为,“作为一名医师,应当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医者仁心,身正为范。正因有这样的榜样激励,如明灯指引,促进着科室全体医护砥砺前行。

  尽管医疗、科研、日常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周君大部分时间,作为硕士生导师的他,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培养的研究生,临床业务能力过硬、科研能力强,其中,多人在全国康复年会上作大会发言,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南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在教学中,周君经常对学生说:“做科研除了细致认真务实外,还要传承‘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精神’。”   

  为指导学生们做好科研,周君经常医院、大学两头跑,时常修改学生论文直至深夜。多年来,周君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工作作风、科研态度和打开国际视野外,更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培养医学生,是要培养将来能为祖国医学发展担当大任的人。”

  铸造品牌,谱写康复事业新篇章

  C

  据了解,南华附一康复医学科是湖南省康复医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衡阳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衡阳市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国昏迷促醒康复联盟成员单位、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康复医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衡阳市康复医学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在衡阳市康复医学领域起着领头羊作用,在省内具有重要地位,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科开展的康复治疗项目多且精,在临床各种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均可介入,辅以康复治疗,成功康复案例不胜枚举! 55岁患者张某某,右侧肢体乏力1个多月,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入院时,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主动运动,不能独立坐位,需要家属大量辅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医传统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说话交流能力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恢复步行能力,不仅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还能正常上班。40岁的张某因颈肩部疼痛1个多月,入院时颈部疼痛6分,颈椎活动受限,对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仅仅经过两天的手法治疗、激光治疗、筋膜枪治疗、中医传统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解除,颈部活动度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重返工作岗位。

  颅磁刺激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淋巴水肿引流康复技术、米兰整骨技术、下肢生物力学矫正技术、S-E-T技术、肌电图及表面肌电诊治技术、肌骨超声康复应用及引导注射技术、富血小板血浆(PRP)制作与注射技术、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冲击波治疗技术、运动再学习训练技术、3M技术、MTT技术、绳带疗法技术、压力衣制作技术、上肢机器人联合功能导向性技术……科室还开展了各种先进的特色治疗技术,得到了患者们广泛的赞誉。

  科室的亚专科非常齐全,以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慢病康复为发展重点,同时开展了疼痛、心肺、盆底、肿瘤、烧伤康复等,形成了各种特色康复方案,包括脑梗死溶栓术后及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超早期康复治疗;以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和低频电刺激为核心的吞咽障碍综合管理方案等。

  周君介绍,康复治疗的对象,不仅仅是因脑卒中之后产生的偏瘫、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障碍,还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腱鞘炎等留下的功能障碍,同时还收治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心肺慢病、盆底疾病等相关患者。在该科,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帮助这些患者重新树起享受美好生活的勇气,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甚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周君表示,科室将坚持“临床为本、科研先行、教学相长”原则,走内涵发展之路,医研教协同发展,立志打造成集常见疾病的规范化康复治疗中心、疑难杂症集中康复治疗中心、临床康复技术和管理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康复医学诊疗中心。 

  近年来,该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南华大学重点项目1项、教学教改课题5项、各类课题共计36项;目前,科室所有主治及以上医师均有主持国自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中科院一区4篇);编、译康复医学著作6本;曾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湖南省针灸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科研成果多次在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年会上发表,并作大会报告。近年,主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7项,承办多次大型学术会议;在读研究生12名;共培养进修、实习学员超1000人。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点,医联体则是落实分级诊疗的主要抓手。”周君介绍,科室将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利用康复特色着力打造三级康复医疗转诊体系,建立衡阳地区康复专科联盟,以“管理、人才、质量、技术、信息”为纽带,以“资源优化、分级诊疗”为目标,促进整合、聚力、融合式发展。

  周君表示,在深化医疗改革,医院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在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要求,该科将不改初心,对标国际领先技术定目标,对标国内领先水平找差距,扩大开放合作,在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学习高新技术、提高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及高产科研成果等方面上下功夫。紧跟医院发展步伐,带动实现区域内康复医学科跨越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奋进谱华章
专家简介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奋进谱华章 2020-11-30 2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