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平 (福建厦门)
晚饭时间,我看到公司大门口套着一只猫,它虽被绳子栓住,却一刻也没闲着。
猫与狗一样,是人类很早就豢养的宠物,但猫与狗又不一样。猫善捕鼠,是天生的猎手,而狗咬耗子,则是多管闲事。
正因为猫是天生的猎手,独来独往,人类很难成为猫的主人。养猫者与猫顶多算个朋友,或者熟人,而狗则忠心得多。
从文字起源上来看,猫最初不是宠物,而是农田守护神。“鼠善害苗,猫能捕鼠,故字从苗。”
那么,这只被绳子拴着猫又在干什么呢?当然是苦练祖上传下来的捕鼠绝技,虽下野闲赋亦不敢懈怠,相信终有一日会东山再起,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这是猫们的信仰。
猫首先是练攀爬技术。旁边无树可爬,只得拿身边两个泡沫箱子热身,只见它伸出原本收缩的利爪,飞快地抓泡沫箱,好像武林高手练铁砂掌。练了一会儿,觉得没啥意思,寻思着要给我这个观众展示一下真功夫,看见有块红布条从上而下垂着,于是跳跃着,张开利爪,往上窜了两步。布条毕竟不如树好爬,360度倒栽葱式摔了下来,还好正好摔在泡沫箱里面,
有只爪子好像碰了一下,只见它甩了甩,感觉还好。猫善攀爬又不易受伤,皆因拥有超一流的平衡感和运动感应神经,坊间甚至传说猫有九条命。
感觉没啥大碍,猫于是爬出泡沫箱,再找找乐子。
不巧有只飞虫落在地上,离猫身不远。这种飞虫一般在傍晚出没,尤其是下雨之前,漫天飞舞,犹如伦敦上空的鹰上下飞窜,狂轰滥炸。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猫于是拿这只可怜的飞虫练练手。先是用胡须去探探,精准定位,以便下手的时候快、准、狠。抓住飞虫后,猫又放掉它。
等飞虫刚刚有逃逸征兆,猫又故计重施。几番三次,欲擒故纵,好似猫戏鼠。正如三国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攻心为上,彻彻底底打服对手,在这方面,诸葛亮从猫身上或许得到了一些启示。
猫不屑对养猫人忠诚,或许源自其高贵“血统”。众所周知,老虎号称百兽之王,“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老虎虽猛,仍属猫科动物,却不能叫虎科动物。
自周朝始,有爵之人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猫虽不是位列公卿,亦不至于与犬同类,好歹也是与虎同科,赐“进士及第”。
猫虽贵为鼠类天敌,也不是每只猫都是英雄好汉。在长期与猫的斗争中,鼠类亦有长足进步,其中出类拔萃者,或用苦肉计,或用美人计,腐蚀拉拢意志不坚定者,造成猫鼠同处的现象。
据《新唐书·五行志一》记载,“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动物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
我们一直三令五申,严查灯下黑,打掉保护伞。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猫鼠同笼”的震慑和打击。
看到门口这只不停折腾的猫,我忍不住为它打Call。
虽然有的“守门员”成了魔鬼,但我相信,多数人终归永葆赤子之心。就是因为头上的这三尺神明,让心存敬畏的人不致于沦落到与虎谋皮,为虎作伥,猫鼠同笼。
当然,预防或者杜绝猫鼠同笼现象,除了制度和监督之外,那就是头顶的星辰大海和心头的道德准则即人们的信仰。
用放大镜看世界阳光,则更加阳光灿烂;用显微镜试人间阴暗,换人心灿烂。
世界温差大,我自向阳光!
“如果你不能顺着直道正路做到不平凡,可千万别为了要不平凡而去走邪门歪道。”
这是本份,亦是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