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美国日增确诊病例逼近20万,连续5天刷新纪录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日增新冠确诊病例66万
美国日增确诊病例逼近20万,连续5天刷新纪录
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人们在公园烧烤。
11月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人们戴着口罩在购物中心内一间商店外排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5日通报,11月1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3例,云南3例,天津2例,陕西2例,上海1例,河南1例,湖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9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56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369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33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1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85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131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338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7319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03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7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613例(境外输入42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609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444例(出院5187例,死亡10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600例(出院535例,死亡7例)。

  甘肃对进口冷藏冷冻食品 实施全面追溯管理

  记者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甘肃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进口冷藏冷冻食品实施全面追溯管理,确保这些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进一步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藏冷冻食品输入风险。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和甘肃省商务厅日前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省从事冷冻食品进口贸易、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生产经营者,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生产经营者要在该平台完成用户注册,如实填写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品种、规格、批次、数量、产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报告等信息。

  天津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货物流入江苏淮安,样本检测阴性

  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日通报,天津市无症状感染者王某某搬运工作中曾接触货物的同批货物日前流向淮安市。目前,所有现存及流出货品均追踪到位并封存处理,已对所有排查到的相关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通报称,11月12日晚,接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关于通报涉事冷冻货品情况的函》,函称:天津市无症状感染者王某某搬运工作中曾接触货物的同批货物流向淮安市。

  接函后,淮安市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立即组织市场监督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货品追踪、人员排查隔离和场地消毒等处置措施。

  目前,所有现存及流出货品均追踪到位并封存处理,已对所有排查到的接触从业人员、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和部分流入市场的熟食等162份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通报称,下一步将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涉事冷链公司食品加工厂及其他相关场所进行进一步消毒。

  新疆喀什疏附县4个乡镇疫情风险等级调为低风险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和喀什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经喀什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11月15日0时起,将疏附县兰干镇、乌帕尔镇、塔什米力克乡、铁日木乡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此前,新疆喀什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宣布,决定自10月25日24时起,将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托克扎克镇、吾库萨克镇、萨依巴格乡疫情风险等级定为高风险,疏附县其他乡镇疫情风险等级定为中风险,其他县市疫情风险等级定为低风险。

  截至11月14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25例,均为喀什地区病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87例,其中,喀什地区175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2例。

  美国日增确诊病例逼近20万,连续5天刷新纪录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15时32分(北京时间22时32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57312例,达到53164803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9797例,达到1300576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则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5日7时26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53788566例,死亡病例为1308725例。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达10877379例,死亡病例为245519例。

  目前欧洲和美洲地区在世卫组织对全球划分的6个地区中疫情最为严重,全球14日报告新增的近66万例确诊病例中,欧洲地区报告超过28.5万例,美洲地区超过26.9万例。美国、印度、巴西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三国累计确诊病例数接近全球总数的一半。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百万的国家还包括俄罗斯、法国、西班牙、英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意大利。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12日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94610例,连续第五天刷新全球范围内一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奥地利政府14日宣布,将从17日起升级全国“封锁”措施,以遏制新冠疫情。升级措施主要包括:关闭所有商业设施,超市、药店、银行、邮局等保障基本生活供应的行业除外;关闭理发店、美容院等需近距离身体接触的服务行业;所有企业尽可能安排员工居家办公;扩大“禁足”范围,居民非必要全天不得离开住所;中小学全部转为远程教学。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14日20时30分(北京时间19时30分),日本当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733例,连续第三天创单日新增新高,累计确诊117261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累计死亡1888例。 

  近日,乌克兰总统及多名政要接连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乌卫生部长斯捷潘诺夫当地时间14日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其当天得知自己的新冠病毒检测确诊结果。

  在第二波新冠疫情迟迟未见缓解的情形下,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从11月14日起被划入“红色区域”,须实施更为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加拿大累计病例则突破29万例。

  世卫组织13日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病原体材料和临床样本共享体系,以促进医疗应对措施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发展。

  德国一养老院暴发集体感染

  正在经历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养老院日前暴发聚集性感染,截至14日已造成12人病亡、44人感染。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表示,新冠疫苗将优先给接受护理的人士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等人群接种。

  尽管第二轮“封城”实施已达两周,德国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德国疾控部门14日公布的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为22461。德国“时代在线”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4日22时左右,德国累计确诊788259人、治愈493065人、死亡12659人。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在每周例行视频讲话中表示,需要接受护理的人士及其家属、护理人员是全社会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她强调,一旦德国进入到能够为民众接种新冠疫苗的阶段,那么这一群体将优先接种。

  “只要可靠的疫苗问世,那么医护人员、高风险人群和接受护理的人群都将立即得到接种。”默克尔说。

  巴勒斯坦卫生部长:实际新冠病例数可能是公布的3倍

  巴勒斯坦卫生部长马伊·凯拉14日说,由于巴勒斯坦各地重启经济进程太快,加上很多人未能遵守相关防控和隔离措施,该国实际新冠病例数可能是目前公布数据的3倍。

  凯拉在接受巴勒斯坦之声电台采访时说,巴勒斯坦居民实际感染新冠的比例很高,尤其是在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省和塞勒菲特省,两地实际感染人数远高于每天公布的数据。

  巴勒斯坦卫生部14日公布的全国疫情数据显示,当天新增确诊病例653例,累计确诊病例74350例;新增死亡病例10例,累计死亡633例;新增治愈424例,累计治愈65361例。

  凯拉说,巴勒斯坦医疗系统已严重超负荷,如果疫情继续扩散,巴将面临更多困难。目前巴日均新冠检测量大约是4000人次,比以前少得多,主要是因为缺少检测试剂盒和咽拭子。巴卫生部正在设法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卫生部也在设法增加医院病床等设施,培训更多医务人员,以应对不断增加的新冠患者。

  近来,巴勒斯坦新冠疫情日渐恶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一直在高位徘徊。与此同时,人口稠密的加沙地带疫情反弹令人揪心,本就因冲突或资金匮乏而捉襟见肘的医疗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全球日增新冠确诊病例66万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全球日增新冠确诊病例66万 2020-11-16 2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