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中医骨科的角度详解午休的正确姿势
饮茶讲究:~~~
~~~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饮茶讲究:
寒温宜忌 四季有别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称之茶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外,《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从诸多著作中不难发现古人善用茶药治百病。从中医学及养生角度,茶性之寒温及相关饮茶宜忌是大众所关注的问题。我国首部官修本草学专著《新修本草》中记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此外,我国首部由陆羽撰写的茶学专著《茶经》同样也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

  由于茶叶的性味苦寒,故善于清热降火,治疗热证。除此之外,茶叶还具备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效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功效上则会有所侧重,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雨前茶(龙井茶)除了上述茶叶功效之外,还具有利咽、补中益气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叶味苦性寒,历代医家不主张过度饮茶,认为其存在寒胃伐脾、耗损精血、消人脂膏等弊端。

  此外,酒与盐均入肾经,故酒后饮茶,或茶与盐同饮可能会引茶性之寒入肾经,导致腰部冷痛等症状。

  喝茶养生除了需要考究茶性寒温之外,也要顺应自然,做到四季有别。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养生实践中,就必须要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在不同季节,所选择的茶叶品种应根据季节因素而有所偏好。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在选择茶叶时可选用花茶,例如茉莉花茶,其性味辛、甘、凉,可助体内冬季寒邪排除,促进阳气生发。夏季养生,由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发,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同时,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应防止湿邪侵袭,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此时应喝绿茶为主,有益于清热降火,尤以喝热茶为佳。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此时可饮用青茶为主,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不寒不热,润喉生津最为适宜。冬季寒邪侵袭,万物蛰伏,冬季养生着眼于“藏”,以肾为本,食宜温补,因而冬季饮茶以红茶为佳。红茶温补阳气,此外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增强御寒能力。

  总结历代饮茶宜忌,可以归纳为:宜饮热茶、宜饮好茶、宜饭后饮茶;忌饮茶过多、忌饮冷茶、忌空腹饮茶、忌酒后饮茶、忌与盐同饮以及虚弱之人忌茶。

  据《中国中医药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快提醒孩子,趴桌睡有多伤颈椎?
寒温宜忌 四季有别
冬季进补 五种食物最适宜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寒温宜忌 四季有别 2020-11-16 2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