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曦 图/张志伟
“贝迪,上!”随着训导员李江的一声号令,一只“萌萌哒”的史宾格犬健步如飞,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急促地跑起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不到一分钟,它突然安静下来,在桌腿旁俯下身去。
只见李江从桌腿下抽出一枚带血的硬币,给贝迪一个球作为奖励。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一场血迹搜索训练。
这条看似“呆萌”的警犬贝迪,从小在衡阳长大,在李江的带领下屡立奇功,包括协助破获18年前的“日月山埋尸案”。10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对该案进行了报道并对李江进行了点名表扬,中央扫黑办、公安部、省公安厅专门作出批示予以嘉勉。
屡创佳绩
“从警”以来连破大案
跟人们想象中的警犬威风凛凛的形象不同,贝迪是一只长相乖巧“萌萌哒”的纯种史宾格犬,看起来和家养宠物狗并无二样。
2016年,3个月大的贝迪从“老家”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来到衡阳市警犬基地。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又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考核,取得“执法资格”,正式“上岗”,成为一名血迹搜索犬。
李江向记者介绍,贝迪“从警”4年间,共协破重特大案件4起,发现物证20多件,两次被公安部授予警犬最高荣誉——“功勋犬”称号。
2017年,贝迪随李江出警一起恶性杀人案件。在犯罪嫌疑人家中,嗅觉灵敏的贝迪第一时间对嫌疑人日常干农活使用的锄头表现得异常兴奋。经过检测锄头上的提取物,警方发现了被害人的血迹。见铁证如山,嫌疑人当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贝迪“从警”之后小试牛刀,第一次立功。
创下纪录是在去年,贝迪跟着李江跋山涉水,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青藏高原,与团队共计进行了1200次气味鉴别和搜索作业。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李江和团队最终在京藏高速1898公里南侧路基以下7米的位置,找到了被掩埋17年之久的关键物证——被害人遗骸。李江和贝迪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使命,建功青藏高原,带着荣誉和鲜花返回雁城。
朝夕相处
是“战友”,也是“家人”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个大汗淋漓的昼夜。李江说,不论风吹日晒,几乎每天他都要对贝迪进行基础训练,从而保持贝迪的耐力和搜索动力。除坐、立、随行、衔取等基础科目外,还要进行搜血、鉴别等专业科目的训练。血迹搜索训练时,训导员会不断变换场景,将血液涂到硬币,或是滴进泥土、墙面,让警犬搜索。
此外,训导员还要花足够的时间陪犬玩耍、亲自喂食、给犬洗澡,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建立与犬之间的“亲密关系”。
“有时休假,舍不得抛下贝迪,就把它一起带回家。”对李江而言,贝迪是优秀的“合作伙伴”,是无言的“战友”,更是朝夕相处的“家人”。去年在海拔4000余米高的青藏高原上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李江每每想念家乡时,都是贝迪像家人一样默默地陪伴在他身旁,赶走孤寂,熬过不眠之夜。
二十多年如一日
越是危难,越要向前
目前,衡阳市警犬训练基地共有警犬40余条,同时配备了专业的训导员。受条件限制,训导员们需要“因地制宜”对警犬开展基础训练。“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基地前面有一片荒芜的小山坡。每天,训导员们就在山坡上利用废弃木板,对警犬开展简单的障碍训练。
步入不惑之年的李江,是目前衡阳市资历最老的警犬训导员,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训练警犬事业。1996年,衡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训练基地刚成立不久,李江就作为第一批带犬民警正式入驻,二十多年如一日,与犬相伴。
训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犬毕竟不是人,有时会无法控制情绪。李江曾数次在训练中被警犬咬伤。在一次模拟犯罪嫌疑人的训练中,李江的右手大拇指险被咬断,缝了10多针。
李江人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是2014年正月初三的凌晨。奉命赶赴常宁抓捕持枪杀人犯的李江,被负隅顽抗的嫌犯用子弹击中腹部。那一刻,李江顾不上自身安危,朝着队友大喊:“我没事,你们快追!”这枚子弹距离李江的脊柱仅一公分,打破了主静脉血管,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
2015年,李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二级英模荣誉称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系统警犬技术行业第一位。
在衡阳的刑警部门,李江是一头老黄牛。“即使是最艰难的任务,李江也从未拒绝过。”谈起李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队长彭文渊如数家珍,赞不绝口。与警犬相伴的二十多年间,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他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正如他在全省公安机关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所说:“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越是危难,越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