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雯心
暑假里,我读了老师推荐的名著——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享誉中外的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痴迷。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书中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是个孤儿,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残暴,两个舅舅自私、粗野,只有外祖母疼爱他,给他讲故事,教他怎样做人。阿廖沙受尽苦难与折磨,到十一岁时,他又被外祖父赶出了家门。
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时常想象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他快乐,我和他一起快乐;他痛苦,我和他一起痛苦,我的心弦一次次被主人公的命运牵动着……当读到“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只好去拣拾破烂赚钱”那一部分,读着读着,仿佛自己走进书中描绘的情境。我的眼前浮现出瘦弱的阿廖沙顶着烈日,背着袋子寻找破烂的身影,闻到垃圾堆里散发着刺鼻的腐烂的臭味,置身于被其他孩子嘲笑、侮辱的环境中……渐渐地,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阿廖沙的生活太艰难了,他真是太可怜了!
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与痛苦,就像生活在蜜罐里。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漂亮的衣服,爷爷奶奶也十分疼爱我,我还有零花钱……阿廖沙的痛苦童年让我醒悟,使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与美好啊。我应该知足并珍惜眼前的这种幸福生活,感谢为我创造这一切的父母与长辈!
通过阅读《童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快乐,有的悲惨。但我们要学会珍惜或者承受,只要心中有梦想,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会过去。
164班 指导教师: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