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11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时节,和先生带着孩子回乡扫墓,沿着湘江河堤一路前行,一侧良田屋舍阡陌纵横,一侧江清草绿怡然清新。历经一个冬天的萧索与沉寂,春天终究来临,空气朗润,万物复苏。田野里,紫云英花开正盛,满满一大片,绿色的叶片托着紫色的小花,跳跃着明媚的春光,好似一匹上好的锦缎。小时候一直叫它草籽花,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才知道原来它有一个如此诗意的名字“紫云英”。紫云英虽是田间地头极其普通的一员,却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还能做牲畜饲料,且具备食用和药用价值。难得的是,紫云英不需要刻意栽种,它会在来过的地方留下种子,来年一阵春风,几声春雷,便唤醒了它沉睡的生命,没人灌溉,没人施肥,凭着对生活的热爱,活得坚韧而美好。

  总觉得紫云英身上的这些特质像极了我的公公。

  公公在五兄妹中排行老二,自幼家境贫寒,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从小在湘江河水里泡大的。那个时候的苏寥垸,生活环境远比现在艰苦,公公没有手艺,养家糊口全靠一身力气一双手。早些年,公公在惊涛骇浪的洞庭湖打过渔,更多的日子是赤手空拳在长沙讨生活,做小工、拖板车、搬货物,干的都是脏活重活,赚的都是血汗钱,生活自是可想而知的清苦。先生告诉我,有一次公公拖着一板车货从南门口送到岳麓山下,返回时已是深夜。公公身材并不高大。听了先生的描述,总让我想象他弯着腰、弓着身子,拉着沉重的板车,在长沙大街小巷踽踽独行的画面……公公凭着超乎寻常的耐力和韧劲,把先生和大姑子送进了大学校门,这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家庭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在我嫁过来的时候,家中光景已好了很多,公公和小姑子一家在长沙打拼多年,终于在高桥租得一间门面,做点小生意,日子虽然忙碌,却也安稳。子女们都成家立业,这对劳累了大半生的公公来说,是最大的安慰。虽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但是公公给予我们的关爱一点也不少。担心我不会做菜,公公经常把做好的梅菜扣肉、炖好的猪肚送来我家,每次过来都会到每间房里转转,发现哪里灯泡坏了、门拉手松了,总是第一时间修好。我生女儿的时候,公公辗转换乘几趟公交车将炖好的鲫鱼汤送到医院。2016年暑假,请了师傅给家里重新刷漆,先生一个电话,公公立马过来,给师傅打下手、安排伙食。完工后,公公把家里整理得妥妥当当,待我和孩子从贵州旅游回来,家中已是焕然一新。公公拒绝了先生要开车送他回高桥的要求,一个人搭着公交车走了。他向来如此,总是对我们说:“你们都是有工作的人,不能耽误你们的事,坐公交车蛮好,不要担心我。”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公公不求回报的付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毫无保留的关爱。直到那一天,公公猝然离世,我们才记起,几个月前还说要带他去韶山看看,却一直没有成行!

  公公走后的这几年,先生时常忆起之前好几次接到他的电话,都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先生嫌他啰嗦,不耐烦地挂断电话。“现在想想,他应该是感到孤单,想和我说说话……我还答应过要带他去看曾国藩故居的……”每念及此,先生总是唏嘘不已。我知道,这些事将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愧疚和遗憾,而我所能做的,是隔着那方墓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爷爷睡在这里了,记住这个地方,多来看看他。

  公公,在这个春和景明,紫云英花开的时节,我们带着您的孙儿来看您了,愿您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安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04
周末愉快
挨 打
又见陌上花开
一个人的广场舞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 2020-04-11 2 2020年04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