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紫云英身上的这些特质像极了我的公公。
公公在五兄妹中排行老二,自幼家境贫寒,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从小在湘江河水里泡大的。那个时候的苏寥垸,生活环境远比现在艰苦,公公没有手艺,养家糊口全靠一身力气一双手。早些年,公公在惊涛骇浪的洞庭湖打过渔,更多的日子是赤手空拳在长沙讨生活,做小工、拖板车、搬货物,干的都是脏活重活,赚的都是血汗钱,生活自是可想而知的清苦。先生告诉我,有一次公公拖着一板车货从南门口送到岳麓山下,返回时已是深夜。公公身材并不高大。听了先生的描述,总让我想象他弯着腰、弓着身子,拉着沉重的板车,在长沙大街小巷踽踽独行的画面……公公凭着超乎寻常的耐力和韧劲,把先生和大姑子送进了大学校门,这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家庭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在我嫁过来的时候,家中光景已好了很多,公公和小姑子一家在长沙打拼多年,终于在高桥租得一间门面,做点小生意,日子虽然忙碌,却也安稳。子女们都成家立业,这对劳累了大半生的公公来说,是最大的安慰。虽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但是公公给予我们的关爱一点也不少。担心我不会做菜,公公经常把做好的梅菜扣肉、炖好的猪肚送来我家,每次过来都会到每间房里转转,发现哪里灯泡坏了、门拉手松了,总是第一时间修好。我生女儿的时候,公公辗转换乘几趟公交车将炖好的鲫鱼汤送到医院。2016年暑假,请了师傅给家里重新刷漆,先生一个电话,公公立马过来,给师傅打下手、安排伙食。完工后,公公把家里整理得妥妥当当,待我和孩子从贵州旅游回来,家中已是焕然一新。公公拒绝了先生要开车送他回高桥的要求,一个人搭着公交车走了。他向来如此,总是对我们说:“你们都是有工作的人,不能耽误你们的事,坐公交车蛮好,不要担心我。”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公公不求回报的付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毫无保留的关爱。直到那一天,公公猝然离世,我们才记起,几个月前还说要带他去韶山看看,却一直没有成行!
公公走后的这几年,先生时常忆起之前好几次接到他的电话,都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先生嫌他啰嗦,不耐烦地挂断电话。“现在想想,他应该是感到孤单,想和我说说话……我还答应过要带他去看曾国藩故居的……”每念及此,先生总是唏嘘不已。我知道,这些事将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愧疚和遗憾,而我所能做的,是隔着那方墓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爷爷睡在这里了,记住这个地方,多来看看他。
公公,在这个春和景明,紫云英花开的时节,我们带着您的孙儿来看您了,愿您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