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意义非凡的“国之重器”
  人们常说,远水难解近渴。但有一项工程,让远在南方的水滋润了北方大地,这就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规划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格局。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五岁了,我们先来看看南水中线工程的千里进京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于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途经河南、河北,最终流入北京和天津,总干渠长1432公里。中线的起点位于丹江口水库的陶岔渠首,终点在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A

  为什么要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也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约4.4亿,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长江平均水资源总量,远高于黄河、海河、淮河。 

  因此,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B

  南水北调怎么调?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起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正式通水。在汛期,东线工程输水河道将承担泄洪功能,所以输水期在 11月至次年 5 月。而中线工程一年四季均可调水。

  C

  调水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明渠、渡槽、暗涵、管涵、隧洞、倒虹吸等。 

  D

  南水北调工程,创下了哪些第一? 

  南水北调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在工程建设上创下了多个第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 

  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

  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 

  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

  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南水北调工程更是为北方地区用水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缓解了北方的水资源短缺,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的百姓都喝上了长江水。水利部南水北调司综合处处长孙永平曾形象地说:北京10杯水中,有7.5杯水是调水;天津14个区居民供水100%为南水;河北、河南用水50%以上是调水。

  链接: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的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年来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第一,改变了广大北方地区、黄淮河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南水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

  蒋旭光称,北京城区是7成以上,准确地说就是73.3%用上了南水;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了汉江水;河南受水区城市的59个县区全部受益,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比如郑州,这些城市的南水北调用水量在80%以上;河北的邯郸、石家庄沿线城市及沧州、衡水等市90多个县区受益,江苏形成了双线输水的格局,受水区供水保证率提高了20%-30%,提升了苏中苏北地区防洪排涝抗旱能力。

  今年江苏、安徽、江西都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但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与其他相关工程共同输水,大大地缓解了旱情,可以说有旱情没旱灾,这跟南水北调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改善供水水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通水五年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II类标准及以上,中线干线输水的过程中80%以上水量是一类水,可见水质之好。东线工程稳定在III类标准,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同时还有一项非常大的效益,河北黑龙港地区,主要是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包括石家庄的一部分,有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引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功德无量。

  第三,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有效地增加了华北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限采地下水等措施,使河湖、湿地的面积显著扩大,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了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黄淮河平原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受水区都实行了区域内用水总量的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使这些受水区节水的水平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有效地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另外,深入开展治污,关停并转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通过实行“两部制”的水价,依据成本核定水价,有力地推动了受水区水价改革,为工程的良性运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这些区域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第五,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国家有关权威研究机构评估,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建设期间,东、中线一期工程参建单位超过1000家,建设高峰期每天有近10万建设者在现场进行施工,加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每年增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另外,通水以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基本摆脱了缺水的制约,同时也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蒋旭光还表示,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73.6立方米来估算,南水北调为北方增加近30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以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优质水资源的支撑。南水北调的综合效益非常巨大。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南水北调,意义非凡的“国之重器”
支持体育助力公益 体彩公益金让生活充满爱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南水北调,意义非凡的“国之重器” 2019-12-13 2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