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耒阳市各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衡阳群众”。在这场牵动全城的抗洪救灾战役中,在耒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市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积极参与灾情巡察、应急救援、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等工作。
7月14日,记者在该市东湖圩镇大桥村灾区人民安置点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冒雨前来照顾受灾村民,为他们送上食物、水、床铺等生活物资。那一抹靓丽的“志愿红”,带给广大群众的是不期而遇的温暖,让耒阳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汛情险情的“侦察兵”
连日来,耒阳市亮源乡的“衡阳群众”每天冒雨巡查山体滑坡险情、水库灾情,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短信提醒,及时掌握雨情、水情,以便提早做好灾害应对工作。重点加强对低洼地带和险村险段居住人员的巡查,确保发生汛情时能够第一时间转移受威胁的群众。
耒阳微阳公益协会会长黎凤兰告诉记者,该协会全体人员都以“衡阳群众”的身份为荣,关心民生实事,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公益事业。这次耒阳发生汛情,协会在微信群里发起倡议,耒阳市各个乡镇、街道的千余名“衡阳群众”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投身抗洪救灾一线。
抗洪救灾的“急先锋”
持续强降雨,耒阳市导子镇沙明村多处山体滑坡、农田被毁、房屋受损、交通堵塞、电杆倒塌,出现断水、断电、断路、断网络等情况。面对灾情,该村“衡阳群众”迎难而上,出动挖机4台,排除路障50余处,修复更换电杆10余根,快速恢复了供电;动员帮助倒房户、危房户搬迁避让20余户60余人。目前,该村没有发生人员意外伤亡事故,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7月11日下午4时30分,东湖圩镇大桥村15组后山山体出现多层裂缝,树木倾斜,并伴有小型滑坡,严重威胁山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东湖圩镇党委政府和大桥村村支两委第一时间对灾区村民进行摸排,党员干部和“衡阳群众”迅速行动,一边敲锣打鼓宣传防汛知识,一边走进每家每户做村民思想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转移安置全部受灾群众31户73人。
在大桥村大桥小学灾区人民安置点,当地村民曹泽民对记者说:“多亏了镇党委政府和‘衡阳群众’的帮助,让我们全部及时脱离了危险,他们还热心地为我们送来矿泉水、方便面、床铺等生活用品。在安置点,村民们各方面都很好,情绪也很稳定。”
受灾群众的“及时雨”
连日来的强降雨,差点让辛苦了几个月的哲桥镇烟农白忙一场,2000余亩烤烟不同程度受灾。
为将烟农损失降到最低,哲桥镇党委、政府和“衡阳群众”积极帮助烟农展开生产自救,抢抓时间帮助烟农做好烟叶抢收、抢烤等工作,并尽力安抚烟农情绪。截至目前,该镇2000余亩烤烟已基本抢收抢烤完毕,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受强降雨影响,淝田镇利兴村贫困户雷超桂种的7亩多西瓜一部分被大水淹掉了,剩下几亩地的西瓜摘下来却卖不出去,出现了滞销情况。了解情况以后,“衡阳群众”与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一道为贫困户找销路,帮雷超桂销售西瓜2000多斤。
据了解,自耒阳市遭遇强降雨以来,该市共有4万余名“衡阳群众”踊跃投身抗洪救灾。有的主动帮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有的在灾害隐患点盯守,有的帮忙疏导交通,有的热心宣传防汛知识,有的帮助灾民生产自救、开展灾后重建……他们的默默付出,再一次擦亮了“衡阳群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