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百姓着想 乌江边的竹子见证
  站在江界河渡口码头上,眼前的乌江水面宽阔、水平如镜,江两岸的山上郁郁葱葱,全然不见85年前红军抢渡乌江时那条水流湍急的天险。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这里,长征不仅留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人民军队的名声,还留下了一片竹子。

  贵州瓮安县猴场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周伟向记者讲述了红军抢渡乌江时的故事。红军来到江界河渡口边,河里的船大都被国民党军队拖走或烧掉,红军要过江只能砍竹子、扎竹排。

  红军工兵连由几个群众带着,穿进竹林砍竹子。时间紧迫,大家都想早点打过江去,于是见到竹子就砍。

  一个当过篾匠的红军战士赶过来,拦住了正在砍竹子的众人。

  他告诉大家,砍竹子要先分清公竹母竹,不要全砍。几根母竹之间要留下一根公竹,否则砍光了母竹或公竹,一笼竹子就全死了。

  这名战士还跟大家说,砍竹子要砍老的,留嫩的,如果把竹林砍死了,寨子里的人编个背篓都没有竹子用。

  竹子砍够了,红军战士扎好竹排,打过江去,取得了抢渡乌江的胜利。

  长征路上,红军为百姓着想、为长远着想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

  周伟说,红军过乌江的时候,乌江的水流很急,而且到处是漩涡,一旦被漩涡卷走,就要冲出好几里地。前些年,乌江下游建了水电站,江界河一带的水位上升,江面变宽、水流也缓了。

  如今,竹子成了瓮安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在红军当年经过的永和镇,就有万亩竹林,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办起了竹子加工厂,生产的竹筷、竹碗、竹杯等,卖到了不少地方,村民的收入也大幅提升。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伟大转折是怎样发生的
为百姓着想 乌江边的竹子见证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为百姓着想 乌江边的竹子见证 2019-07-15 2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