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2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姓
  ■胡秀华

  一、武姓起源

  (一)出自姬姓,以名为氏

  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770年,犬戎侵西周,杀周幽王,尽占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丰镐村附近)。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诸侯君主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市北部)即位,是为周平王。相传周平王的少子,一生下来手掌上便有一处特殊的手纹胎记,形状就像个“武”字。于是周平王赐其名曰武,即姬武,姬武官至周朝大夫。姬武的子孙便以祖辈名字“武”为氏。一说周平王少子遂以武为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云:“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汉有武臣,为赵王……晋有武陔,字元夏,官至左仆射、薛定侯……唐代武士 、武则天、武三思等,皆其后也。”

  (二)宋公族之后,以谥为氏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载,西周建立不久,周武王崩,太子姬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成王叔)摄行天子事。时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所封之国叛乱,于是周公受命率兵讨伐。平叛后,将武庚禄父之封地分封给殷商贤人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国君主传位至宋戴公时,戴公有子名司空,是宋国的第十二任君主,于公元前765年即位,在位18年,谥号“武”,史称宋武公。宋武公的支庶子孙有的以其谥号“武”为姓。此即汉代学者应劭《风俗通》所云:“武氏,宋武公之后,以谥为氏。”

  (三)武氏亦源出多支

  1. 以国名为氏

  夏代有诸侯武罗国,后来国亡,武罗国君的子孙以国名为氏,后简称武氏。此即《中华小字典》引《世本》谓:“武,姓也,出夏臣武罗。”

  2. 商王武丁之后有武氏

  据《中华小字典》载:“汉武班碑谓为殷武丁之后。”

  3. 源于武则天赐姓(略)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太原郡 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沛郡 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冯翊郡 三国魏以左冯翊改置,治所在临置县(今陕西大荔)。

  (二)堂号

  鬻薪堂 出自五代末北宋初榆次人武行德。武行德貌奇伟,家贫、鬻薪自给(以卖柴为生)。有一次,后晋高祖在郊外见到他,发现他力气特别大,便留其在帐下,任为都虞候。后又历后汉,入北宋,累官至太子太傅。武行德的后裔为了不忘过去,特以“鬻薪堂”为堂号。

  (三)名联鉴赏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良冠非冕旒

  引自唐武周女皇武则天庙联。

  立地顶天,巾帼胜操唐帝业

  依山临水,利州留置武家庄

  引自四川广元寺皇泽寺联。武则天因生于广元,清代为了纪念她而修皇泽寺,取“皇恩浩泽”之意。

  三、名人小传

  武士彟(577—635),唐朝开国功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家富于财,颇好交结,有抱负。李渊为太原留守时,武士彟被引为行军司铠参军,并成为李渊、李世民父子相交的知己。隋末各路诸侯起义,武士彟力劝李渊父子起兵,李渊表示如果将来成功,“当同富贵”。李渊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授武士彟光禄大夫、义原郡公。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历利、荆二都督。  武则天(623—70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即武周圣神皇帝。本名不详,唐太宗李世民赐名媚,人称武媚娘。称帝后,改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武则天通文史,多权谋。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闻听十四岁的武则天美貌,便将她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崩,武媚削发为尼,居于感业寺。永徽五年(654),武媚被高宗李治召为昭仪,深得宠幸。

  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她相信懦弱多病的高宗一死,便是她的天下。然而,立在她面前的儿子们,都无情地成了她登上帝位最大的障碍。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一个女儿,即太平公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她将已立为太子的李弘用药酒毒死,接着将次子李贤废为庶人,不久又派人将其杀死。弘道元年(683),高宗崩。三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又立四子李旦,即睿宗,但使居别殿,不得干预政事。

  为了培植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武则天不但让自己武姓侄子们做了宰相、将军,还赐有功劳的大臣为武姓。她又大量选拔人才,载初元年(689),亲自试贡士于洛城殿,开创殿试制度。旋即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她能纳谏,并善于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如狄仁杰、姚崇、娄师德、郭元振等,都为一时之选。又奖励农桑,曾颁行农书《兆人本业记》。但武则天豪奢专断,颇多弊政。圣历元年(698),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期间,张柬之等拥中宗李显复位,李唐政权再度重建,复国号唐。武则天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武则天病危,临终前遗嘱,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归葬乾陵,赦免王皇后等宗室及大臣家属,旋即病逝,年83。

  武元衡(757—815),唐宪宗朝名相与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武则天伯父武士逸五世孙。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武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召拜比部员外郎、迁右司郎中,擢为御史中丞。德宗称其才,以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武元衡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是时,蜀中刚刚平定,节度使高崇文不知吏治。皇帝诏令元衡以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西川节度使,封临淮郡公。此前,蜀财力几为空,武元衡至蜀后,“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人民生活和民族关系都得到改善,为朝廷稳定和巩固西南边疆做出了贡献。武元衡在西川任职长达八年之久,元和八年(813)三月召回京师,继续担任宰相。为了维护中央集权,武元衡与杜黄裳、李吉甫、裴度协助宪宗削藩,引起了淮蔡地方割据势力李师道、王承宗等的恐惧和愤怒,于是他们千方百计要暗杀武元衡等。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天尚未亮,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伏击暗杀,年59。

  武元衡还是晚唐著名诗人。

  附:《春兴》诗欣赏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流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愁,又逐春风到洛城。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隐匿在湘南深处的古民居
武姓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武姓 2019-06-22 2 2019年06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