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三都镇坪洲村,一个位于湘南丘陵深处的小山村。谢氏老宅——有着二百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的清朝湘南民居就坐落于坪洲村。
如果不是刻意寻找,我们的视线不会指向这里。即便是在谢氏后人的引领之下,我们找到这座离衡阳城区80公里的古民居,还是费了不少工夫。
初夏时分,我们驾车经过湘南丘陵地区蜿蜒的乡村公路,辗转到达坪洲村。远远望去,在一片现代民居的簇拥下,谢氏老宅显得特别低调,一如旧时乡绅,默默地维系一地的兴盛。
我们一步步走近、再走进,谢氏老宅的奢华便在我们面前显露出来。我们细细观摩,如同追寻一段历史。
老宅的台基由汉白玉雕成,上面刻有鹿、猴、羊等吉祥动物图案。门楼上方刻有春茶、夏荷、秋菊、冬梅以及民间故事譬如八仙过海、三顾茅庐等人物花鸟图形。
一条龙头鱼尾的吉祥动物趴在门楼上,俯视往来宾客,历经二百年风雨,今天依然栩栩如生。
老宅正厅有三进12间,左右四个天井相隔,廊柱高达3米以上,房子的天庭上刻有太极八卦图,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房屋的建设中不时有体现。墙基上、侧门头,各种动物花鸟图案随处可见,也处处昭示主人尊崇的地位。
现在仍住在大院里的谢氏后裔、72岁的谢金禄向我们介绍,旧时的谢氏老宅远不是现在的规模,偏房、工房、柴房、马厩……周边都是被围墙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后来,围墙被拆了,村里越来越多的水泥房子挤占了原来的大院,并将这座老宅簇拥起来。
环顾四周,只有老宅的前坪还依稀存有一点昔日的荣光。
当代人知道三都,多是因为煤炭,在耒阳,三都一向有“煤都”之称,煤炭经济曾经成就了耒阳的辉煌,也一度成为耒阳的羁绊。超越历史,耒阳一直在奋力前行。
翻阅历史便知道,三都的“成名史”还是蛮早的,“起于汉兴于宋”,历代名人辈出。
谢氏老宅的建设者谢济韶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清朝嘉庆戊午(公元1798年)恩科举人,分发到广东,历任广东珠海、徐闻、澄迈、陵水、云山等地知县,后告老还乡,朝廷赐“禄位民寿”匾以示褒奖。告老还乡前,谢济韶在兄弟族人的帮助下,在乡梓之地建起了这幢养老之所。
在坪洲村,离谢氏老宅不远的谢氏祠堂如今只剩下半截,祠堂前面的两对石狮子却保存完好。据考证,两对石狮子比谢氏老宅还要年长,当地人说,其中一对石狮子乃皇上所赐,狮子的两眼向来就是“目中无人”的。
祠堂前坪,四座插放旗杆的石板仍旧孤独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坪洲村谢氏族人当年的荣耀,也仿佛是在提醒谢氏后人,奋发进取、博取一番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