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与众不同的金发……22岁的尼克拉一来到衡阳市外国语学校任教便成了学校的“万人迷”。6日上午,这位美女外教碰巧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到衡阳工作,尼克拉似乎与王维“走得更近了”。她从小在英国科尔切斯特小镇长大,大学毕业后,带着“想去看看”的勇气,于去年9月选择来中国担任外教。
“学校的老师非常友善、勤劳,孩子们非常可爱、好学。”尼克拉笑着说,自己在衡阳市外国语学校认识了很多热心的衡阳朋友,每逢过节的时候,他们不但陪着自己庆祝,还主动向她介绍中国节日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马上要过端午节了,朋友们就为她买来了粽子,并告诉她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诗人屈原。
“好吃,好吃。”尼克拉一边品尝粽子,一边用生涩的中文重复着。从朋友那里得知,端午节这天,中国人要吃粽子,看龙舟赛,用艾叶洗澡,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
“我还知道中国的毛笔字、水墨画和门神呢!”尼克拉主动与记者分享自己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她大方地告诉记者,在中国度过了中秋节、春节与清明节,她印象中,中国的传统佳节往往与美食和诗词联系紧密,比如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艾叶粑粑,端午节吃粽子等,文人骚客为节日创作的诗词更多,这些都非常有趣。
“我会把粽子发给我们国家的朋友看,这是中国独特的美食。”尼克拉向记者介绍道。这将是她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她还计划利用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去衡阳街头了解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并收看BBC关于中国龙舟赛事的直播,晚上还会通过博客向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如何在衡阳过端午节,向他们介绍屈原、粽子、艾叶、龙舟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最后,当记者问起她主动选择来衡阳任教的原因时,她笑着说,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衡阳是一座温馨的城市,就像她的家乡一样。另外,她还听说,衡阳是中国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