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日傍晚,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员工刘安柏与同事散步时,救起一溺水老人,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老人得以转危为安。整个救人过程堪称一次“教科书式”的救援。
当天下午6时20分左右,刘安柏在公司食堂吃过饭后到衡阳县船山广场散步,恰巧碰见同事周卫龙,二人刚走上蒸水河风光带花苑楼旁河段,便听见不远处一老人大喊:“河里漂着一个人!”刘安柏和同事看到离河岸约20米的河面上漂着一团头发和一件羽绒服,两人立即冲下风光带仔细观察确认,并做好救人准备。
“如果衣服上有泥水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溺亡很久了,但是浮在水面上的衣服很干净,说明溺水时间可能不长。”刘安柏分析后,随后找来一根两米长的木棍,脱掉衣服,朝溺水者奋力游去。
游到能用木棍触碰到溺水者的地方,刘安柏稍停一下,先用木棍翻动溺水者的头部,以确认溺水者是否还能动弹。
“没有选择直接去拉溺水者,因为不清楚溺水者的溺水情况,如果贸然去拉或者抱,有可能出现溺水者在绝境之中拼命缠住,死死抱住救援者手脚的情况,这样有可能两人都会溺亡。”事后,刘安柏对记者说,用木棍试一试,溺水者如果还有力气,就会主动抓住木棍配合救援。
确认溺水者没意识后,刘安柏迅速靠近过去,一把抓起溺水者的头发,让溺水者的口鼻露出水面,然后拼尽全力拖着溺水者往岸边游,最终与岸上的周卫龙一同将溺水者抬上岸。
上岸后,刘安柏探了探溺水老人手腕和脖子的脉搏,都没有脉动,鼻孔也没有了气息,嘴巴紧闭着,但是身体没有僵硬。
“我觉得落水时间不是很长,还有救活的希望。”恰好岸边有个斜坡,刘安柏便同周卫龙合力将老人头朝低处趴着,掰开嘴巴,按压她的背部。
“呛进去的水,从鼻和口流了些出来,感觉胸腔有点动静,看来人有救了!”刘安柏说,随着按压操作,更多的水被倒出来,老人开始有了呼吸。
此时,120救护医务人员和公安民警赶到现场,将溺水老人抬上担架。“我当时特别叮嘱医护人员,让老人侧卧,防止被水呛住。”刘安柏看着老人被送往医院,这才回过神来,自己早已冷得发抖。
刘安柏今年55岁,从事电力工作30多年,平时热爱运动,身体素质过硬,喜欢助人为乐。对于此次救人,刘安柏认为不值得一提,“遇到这样的事情,都应该出手”。
刘安柏说,救人切不可盲目,应采取妥当的救人措施。
目前,溺水老人已转院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如果稍晚一会儿,老人可能就救不回来。”医务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