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明节期间,衡阳天气持续晴好,最高气温达到30℃,森林防火面临极大压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严防死守,科学指挥,重兵投入,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圆满实现各项防控目标。
我市清明祭祀历来有“前三后四”的习俗,加上林区生产作业、旅游踏青等活动频繁,森林火险等级较高。4月5日起,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了橙色预警响应。面对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树立“人民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做到积极预防,科学调度。从4月2日起,市县两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均进入24小时视频集中值班模式。4月5日清明当天,5名市级领导分别带领督查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各县(市)区,重点检查森林防火工作。市防火办在清明期间每天派出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暗访各地应急值守和火源管控情况,并向全市通报。市应急管理局多次对县(市)区和各园区进行视频调度,掌握安全生产实况信息。各县(市)区林业系统全体人员、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全体脱产干部、村支两委成员、村级护林员、扑火人员全部压实到一线,对重点山头、重要路口、重点人员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管控。据统计,全市在51个高速出口、1200余处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和重要坟山区域都安排人员值守,上山巡护的县级专业、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村级应急分队和护林员达3万余人。
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森林防火的新途径。衡阳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定点祭祀,全县设立了1000个集中祭祀点,每个集中祭祀点安排1名宣传劝导员,配发了1件绿马甲和1只扩音喇叭,统一播放县防火办录制的宣传录音。劝导群众在进山祭祖扫墓前,自觉将可燃祭祀用品投入集中祭祀点燃烧,从源头入手,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