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这天,老家人称作交春日。一大早,父亲翻起一页黑字黄历,摁开夹子,塞进去牢牢夹紧。新一页黄历为醒目的红字,正中公历日洋码字左上方标示“今日立春”,右下方标注着农历日期。周边的凶吉宜忌、天干地支、星宿月相内容,密密麻麻,远比平常日子的多。父亲一面昂着头仔细查看,一面碎碎念念地掐指盘算,回头坐上矮凳,卷上一支旱烟,微笑着吧嗒吧嗒起来,对交春日的举止禁忌、凶吉宜危,似乎已经心中有数。
父辈们说,立春这天的日子比大年初一还要大。历经岁月淘洗,乡里已没有迎春官、祭春神、打春牛、吃春卷之类的庆贺祈福仪式,赶春社的风俗也日渐淡化改良。只是遗留一些禁忌,维系交春日的神圣,诸如不能动土、造灶、宰杀,不得沐浴、剃头、剔甲,不可赌咒、训斥、秽言。择吉日造房奠基、上梁圆垛、男婚女嫁、修坟立碑、开业搬家,地仙和师公都会规避交春日这样的大日子。这一天,人们一般不出远门,不做隐含风险、易犯禁忌的大事。父母们言行温和节制,遇上孩子调皮捣蛋,一改平日臭骂一顿的做派,只是轻言正色地打招呼:“今日交春日,莫逗骂哦!”一时犯糊涂的人,挑起粪桶拿起粪勺,准备掏粪给自留地小菜施肥,老爹爹定会一脸严肃地劝阻:“你咯年轻人俨冇合数,今日是吗日子呃!交春日做些咯个事,不怕得罪天老爷啊!”
印象最深刻的交春日禁忌,少时一直弄不明白原委。大人们说,立春交节的正点时分,用手挨碰树干,树就会枯死。他们煞有介事地宣传:一个叫花子到某某屋场讨米受到冷遇,图谋害死维系风水的堂老树。立春那天,靠着堂老树睡了一整天。果然,堂老树春天没有长叶子,当年朽成枯柴。我们小孩子把大人的话奉若神明,立春那天,收敛多手多脚的天性,仿佛每棵树都带电似的,遇树绕道,保持距离。交节时,我们神秘地告诫懵懂的弟妹,千万不要挨到树杆树枝。交春日正值天寒地冻,凝望光光的枝杈承受凛冽北风的侵凌,我们切切惦念着暖风,生怕因着交春时的冒失,树儿再也醒不过来,留下枯萎的悲凉。
记得有位伙计受同伴欺侮,心里憋屈又斗不过人家,便赌咒发誓宣称报复:“你看啰,哪天立春,把你屋里咯树一兜兜摸到,不摸不是人!”交春日,伙计摸过的几株桃树、枣树,照旧生枝发叶,并没有得到应验。伙计偷偷告知“法术”不灵,大家虽觉遗憾,心里却怀着暗喜。要是真的灵验,估计那位涂炭生灵的伙计,也会惶惶不安。懂事以后,我妄自揣摩,交春日不准摸碰树木的禁忌,大概意在阻吓小孩子爬树,免得坠落跌伤招惹祸端,只是图个吉利。
交春日如此多的禁忌,恰似个护身符,袒护我们小孩子放肆任性,无所顾忌。记得有一年,农历年前立春日,一个徕几咬定交春日好比过年,闹着要放爆竹。他父亲好言相劝:“徕几呃,过年还有好些天呐,现在把炮仗放了,过年就冇得放哒,到时不热闹不好耍嘞!”伙计心捏捏地想着放爆竹,高低不听父亲的反复劝说,尖声哭闹着,跑到存谷的大陶缸边,妄想揭开盖子拿取爆竹。很少发脾气的父亲,大步追赶过来,抱住徕几拖出门,厉声呵斥:“你咯徕几哪咯不懂事啊,也太得意哒罢。炮仗两毛钱一封,不要钱买啊?屋里才买五六封,还冇到过年就得你放完哒,拿吗个开财门、关财门,拿吗个接送人客?由你得宠,长大了还得了!”徕几哭闹得更伤心,索性倒在地上,滚出一身灰尘,擦出个花猫脸。父亲火冒三丈,红着眼拎起徕几,大声警告:“你莫依哒今日交春日就不敢打你是吧?依我性情发你几甲点心(打几耳光)!”看着父亲举起宽大的巴掌,做出抽打的样子,徕几一阵惊悚,乖乖收口止住哭。父亲的巴掌没有落在脸上,转而轻轻拍打着孩子衣裤上的灰尘。徕几一脸委屈地站在阶基抽泣良久,晚上不肯吃饭,半夜父亲塞过来一个法饼。那个徕几不是别人,其实就是我。
民俗繁复,撇不开趋吉避凶的铁律,依农历历法创设举国同庆的春节,依阳历节气铸就交春日崇拜。少时记忆,乡民婚嫁喜事,多避开全年无立春的“寡年”,抢在年初年末两头春的“丰年”操办,至今遗风犹存。成年受教化,知道一点天文历法常识。交春日为春天开端第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自此经历“三候”,气温缓慢回升,万物萌动,蛰虫复苏。季候循环回归,始有春夏秋冬、春华秋实。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春不同,有无交春日,历法差异使然,与年岁凶吉毫不相关。因为公历是平均太阳历,节气依据阳历相对固定,农历是阴阳合历,需闰月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于是依照农历纪年,立春便出现在年初、在年末、两头春、无立春四种情形。查证二十世纪一百年,年初立春的年份12次,年尾的14次,一年两立春和无立春的各37次。由此得出规律,立春的平常年不到三成,“丰年”和“寡年”均接近四成。
时代大不同,早些破解立春的神秘,让我们不再给下一代讲述交春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