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氏源出姬姓,晋唐叔虞之后。据《史记·晋世家》载,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少子,成王的弟弟。周武王崩,太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由其叔周公姬旦摄行天子事,代行国政。时有诸侯不服周公摄政,故早年叛乱不断,帝尧子丹朱裔孙所辖之唐地亦发生叛乱。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和天下之安定,周公旦率师平定了唐地叛乱凯旋。时年幼的成王正与弟叔虞戏玩,把桐树叶削成珪(意指唐地)封给叔虞。这就是唐叔虞受封唐国(今山西翼城县的南方)之由来。
唐叔虞之子之燮继位后,因唐地南有晋水,改称晋侯。之后唐叔虞裔孙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阎邑后来又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其后子孙就以祖上原封地“阎”为姓。此即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晋灭,子孙散处河洛,前汉末,居荥阳。以采邑名阎为氏。”
(二)吴太伯之后,以封地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阎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弈于阎乡,因以为氏。”太伯,即吴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周文王姬昌的大伯父,为主动让位给三弟季历(周文王之父),于是与二弟仲雍出奔吴越(今江苏),是为吴国开国君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三)周康王支孙,以采邑为氏
西周第三任周天子康王姬钊时,太子姬瑕(即后来的周昭王)的少子生下来后,其手有文曰“阎”,被康王封于阎城。其后世子孙便以采邑“阎”为姓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云:“周昭王少子生而手文曰‘阎’,康王封于阎城,因以为氏。”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天水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此支阎氏,主要为周康王之后,亦有唐叔虞之后。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阎氏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 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此支阎氏源出唐叔虞和吴太伯之后。
(二)堂号
右相、丹青两个堂号,均出自唐朝京兆人阎立本。阎立本,唐高宗总章初年任右相,是唐代唯一的一位阎姓宰相,又是著名画家(丹青)。其后裔因以为堂号,故有“右相堂”“丹青堂”。
庆春堂 民国政要阎锡山在续修家谱时,用“庆春堂”为堂号。
(三)名联鉴赏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上联是说唐初政治家、工艺绘画家阎立本事典;下联所云清初诗人阎尔梅,因抗清被俘,不屈,后逃亡各地,其诗多感怀时事。
三、名人小传
阎立德(?—656),唐初大臣,著名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名让,字立德,以字行。唐代宰相,著名画家阎立本之兄,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工程世家,父毗,隋殿内少监。唐高祖武德初,阎立德为秦王府士曹参军,从平东都。阎立德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曾任尚衣奉御主持,设计帝后所用服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迁将作少匠、大安县男,护治献陵,拜大匠。十年(636),文德皇后崩,又令摄司空,营昭陵,坐怠慢解职,寻起为博州刺史。太宗幸洛阳,诏立德建襄城宫,役凡百万,宫成,烦燠不可居,帝废之,以赐百姓,被免官。十三年(639),又复为大匠,于洪州造浮海大船五百艘。十八年(644),从征高丽,摄殿中监,筑道为桥梁,又营造翠微、玉华二宫,擢工部尚书。高宗朝时,又复摄司空,典陵事,以功晋爵大安县公。永徽五年(654),唐高宗幸万年宫,阎立德留守京师,领徒四万治京城。显庆元年(656)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康。
阎立本(约601—673),唐代大臣,高宗朝宰相;著名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具有极高的政治才干。隋末时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入唐后,先在秦王府任库直。唐太宗(627—649)贞观年间,迁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时,以将作大匠,代其兄阎立德任工部尚书。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擢为右相,封博陵县男。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故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咸亨元年(670),拜中书令。四年(673)卒。谥曰文贞。阎立本又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物画大师,他善画道释、山水、鞍马等,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他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而又勇于开拓,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前朝的水平。他的作品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阎咏(1165—1215),金朝科举状元。字长言,号复轩,高堂(今山东高唐县)人。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庚申科词赋第一人。阎咏的先祖是济南长清人,客居兖州。父亲阎时升忠杰榜及第。他家自高曾祖以来六世登科。阎咏幼孤,因此生活穷困,一家人常以喝菜粥度日。有一年春节,家里只有一樽清水,一盘白盐,故有“竹箸沾白盐,清水迎新年”这一典故。在乡亲们的资助下,阎咏刻苦攻读,终成大器。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供职十年,门生众多。后出知河南府,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卒于任上,年51。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阎
■胡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