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珠晖区广东路街道和平小区社区的黄爷爷,最近在小区里散步的时间比以前延长了近半个小时。
和平小区是珠晖区广东路街道面积较大、常住人口多、以纯居民为主体的城市中心社区,以前小区里环境卫生差,车辆乱停乱放。如今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外墙翻新、规范停车、绿化美化……老旧小区换新颜,变身“样板社区”。黄爷爷说,现在在小区里散步,心情特别愉快。
自“三清三建”以来,和平小区社区收集居民意见,从问题最突出的地方改起,深入开展房屋立面整治、园林景观整治、市政设施整治、城市家具整治等。小区很多楼房外墙老化破旧,很多墙面成了“麻子脸”,社区就统一对墙面进行整体粉刷,粉刷一新的社区焕发了“青春”。绿化带秃了头,有的还成了垃圾场,社区就对绿化带进行彻底“改头换面”,更换枯死的花草,补种上新植。此外,社区还对地下管网、小区道路等进行全方位提质改造,新增了路灯、监控、凉亭、石凳、果皮箱等配套设施,甚至还细心为小区居民安装了晾衣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对娱乐和休闲的需求日益高涨。和平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思考着,如何将零散的社区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品牌。社区修建了文化广场,并购置了健身器材和文体设施,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夜谈会”和文明创建文艺汇演,并与坐落单位在职党员联合开展志愿服务,与区教文体局联合开展为留守儿童赠送书籍、领养小区树木志愿活动,与民康中医院联合开展义诊及知识讲座活动等。
对综合整治,黄爷爷最担心的是一阵风——“创文”时突击一下,过后又没人管了。黄爷爷的担心也是和平小区社区大部分居民的担心。老旧小区三分建、七分管,和平小区社区主任王艳告诉记者,“创文”是老旧小区治理能力的一次“提升”,这次整治为今后管理老旧小区积累了很多经验,好的经验做法将成为长效机制一直延续下去。为了管好老旧小区,和平小区社区将辖区分为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社区领导负责监管,也有对应的小组长、楼栋长,大家各司其职管好社区。
记者再次走进和平小区社区后看到,地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绿化带植物伸展着绿色的枝叶,非常漂亮。广场上的长凳,让三三两两出来散步的居民走累了可以歇歇脚,和邻居拉拉家常。居民尹阿姨说,她现在体会到了“‘创文’是老百姓得实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体会到城市文明了,生活会更幸福。
【数说“三清三建”升级版】
“三清”:墙面粉刷16922平方米,真石漆1888平方米,墙面清洗2801平方米,拆装不锈钢雨棚3155米,防盗网刷漆7879平方米;清化粪池532座,清下水道3810米。
“三建”:新增沥青混凝土11812平方米,新做涵管下水道400米,新做麻石路缘石1103米,铺人行道吸水砖1942平方米,安装路灯及庭院灯48盏,围墙美化943平方米,新做门头招牌1200平方米,沟盖板4700块;新增绿化面积2160平方米;新增防腐木座椅20套,安装健身器材20套、晾衣架69个、防腐木花架10个。
【社区新期待】
下一步,和平小区社区将常态化维护小区的良好环境,规范化管理小区,成立一支文明监督员队伍,负责引导辖区门店做好“门前三包”,对摊担外摆、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开展劝导,实现居民自治共管;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安保设施,在社区的主次干道增设摄像头,为居民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安全指数;计划在同仁里区域打造一个“三清三建”升级版,把小区广场整合成运动健身小广场,让广大居民能够享受社区变化的红利。
【居民新感受】
成朝霞:因为“三清三建”要拆除防盗网,起初不少居民都不怎么配合。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居民尝到了“甜头”,发现房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大家都表示要大力支持呢。
黄昌银:改造前,硬件设施较差,房屋、道路破旧,私人占地种菜、堆杂、乱停车现象严重,居民生活极不方便。“三清三建”对和平小区社区的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环境变好了,道路油化了……我为社区点赞!
伍志享:门口的道路平了,小巷的路灯亮了,晚上跳广场舞也有地方去了。对于六七十岁的老人而言,家门口的环境变美让我们非常受益。
尹文美:在这个曾经与现代化城市繁华格格不入的小区居住了很多年,以前每逢大雨小区总会积水,还有下水道不是堵塞就是倒灌,污水横流,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现在好了,下水管道更换,路面油化,小区内清清爽爽的,幸福的笑容都写在了居民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