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孟姓起源
  (一)鲁桓公之裔,以排行次序为氏

  孟姓出自姬姓,系春秋时鲁桓公之裔。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西周,始封天下,其弟周公姬旦受封于鲁。周公旦是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是一个德能兼备、顾全大局的人,为西周的建立,助父兄治国,功勋卓著,名冠朝野。时西周天下刚定,百废侍兴,周公未至鲁国就任,而是留朝协助武王理国政。其受封之鲁国由其长子伯禽负责。公元前711年,鲁国第十四任君主允即位,是为鲁桓公。鲁桓公卒,子同立,是为鲁庄公。庄公有三个弟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三曰季友。

  鲁庄公娶齐人之女哀姜为夫人,哀姜无子,常与叔庆父讨论庄公继嗣之事。庄公卒,于是庆父与其嫂哀姜勾结,三年内先后杀了鲁国两任国君,即季友之子斑和庄公少子闵公启。而庆父自立,以致造成鲁国大乱。故《左传·闵公元年》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不已。”此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的由来。

  由于国人之愤怒,庆父逃亡莒国,后被迫自杀。庆父死后,其三弟季友为鲁相,辅佐鲁釐公。季友念与庆父的兄弟之情,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禄位,辅佐鲁国。因庆父排行老大,古曰庶长为孟,所以庆父之子公孙敖,亦称孟孙氏敖,其后子孙将复姓孟孙氏简化为孟氏,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系其后裔。此即《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季友之后为季氏,庆父之后为孟氏也。”

  (二)卫襄公之裔,以字为氏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成王时封于卫,是为卫国开国君主。初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又迁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卫康叔传位至第二十八任君主卫襄公。卫襄公,名恶,在位九年(前543—前535)卒。因夫人姜氏无子,其庶长子絷,字公孟,被称为公孟絷,公孟絷因足疾,不得继任君主位。挚之弟元立,是为卫灵公。其后公孟絷之孙,以王父(祖父)字为氏,即公孟氏,或以孟为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卫襄公生公子絷,字公孟,以疾不得嗣,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就是公孟氏,后来有的省去‘公’而为孟氏。”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江夏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此支孟氏,其开基始祖为晋武帝司空孟宗。

  (二)堂号

  三迁堂  出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幼年时因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将住处迁到集市旁边住,他又学商人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最后又带小孟子住到学校附近,他就学习礼让进退,这次孟母满意了,于是就定居下来。孟母的三迁给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孟子成为一代学者和圣人。因此,孟子的后裔及族人便以“三迁堂”为堂号。

  (三)名联鉴赏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相传对联始于五代。该联为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所作。这是记载最早的对联,有“中华第一联”之说。

  雄辩七篇尼父志

  清诗五字杜陵称

  上联是说战国时思想家孟子,即孟轲,受业于子思门下,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世称“亚圣”,著作有《孟子》七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亦为《四书》之一;下联所云唐代诗人孟浩然,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其作诗为李白、杜甫等人所称赞。

  三、名人小传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名轲,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人。鲁公族之后。早年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曾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而游说于各国诸侯之间,却不被重视。晚年和门徒从事著述,曾序《诗》《书》,发挥孔子的学术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思想和“人性本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贵君轻”的观点。并提出静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主张,尽管不被当时诸侯所用,但是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却和孔子的学说一起,成为主导的统治思想。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所著《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列为“四书”。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前半生在家闭门苦读,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年届四十游长安,应进士试不第。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任荆州刺史,引他作幕僚,不久即归隐,以此终身。在盛唐诗人中,他年辈较早,人品和诗风深得时人赞赏倾慕。李白《赠孟浩然》诗中曾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擅长五言律诗和排律,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与王维并称。他对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诗,几乎人皆能诵。

  孟知祥(874—934),五代十国后蜀政权建立者,即后蜀高祖皇帝。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孟知祥年轻时随父亲在晋王李克用麾下当兵。晋王赏识他,便将其弟李克让之女嫁给他。李克用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称帝,改太原府为北京,任命孟知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后唐大将郭崇韬率军进攻前蜀,李存勖派孟知祥前去四川讨伐郭崇韬。当孟知祥到达四川后,郭崇韬已在四天前被杀,蜀中人心惶惶,局势不稳。于是孟知祥镇蜀,选择廉吏,减免前蜀苛捐杂税,安抚民心。经过六年时间的经营,占据了东西两川。长兴元年(930)二月,加拜中书令。四年(933),又任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并册封蜀王。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孟知祥在四川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孟宗政(?—1223),南宋抗金将领。字德夫,其先住绛州(今山西新绛)。父孟林,从岳飞至随州(今属湖北),遂为随州人。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金将完颜董进犯襄阳、郢州。孟宗政率义士据险游击,夺其辎重,以功补承节郎,枣阳令,后率军驻襄阳。嘉定十年(1217),金军又进犯襄阳、枣阳,孟宗政受命节制神劲、报捷、忠义三军,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三军设伏,浴血奋战,击败金军,以功权知枣阳军。此后历时三月,大小七十余战,孟宗政身先士卒。十二年(1219),大破金军之围,以功升武功大夫。又奉命攻取宋金边境的湖阳县(今河南唐河西南),得胜而归,以功为荆鄂都统制,仍知枣阳。时中原民众归附者数以万计,孟宗政令选其勇壮为“忠顺军”。出没宋金边境,威震境外。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孟

  ■胡秀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一、孟姓起源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一、孟姓起源 2018-10-27 2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