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高尚全   口述   萧冬连   鲁利玲   整理

  (上接10月20、21日合刊07版)第三种意见是,配套改革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迈出大步,但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准备“七五”后期再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配套改革,才能使新体制真正占主导地位。明后两年价格改革的步子要大,但是不能强调“一次到位”,不同的生产资料可以有不同的提价幅度。先作一次较大的调整,尔后视情况需要再实行微调,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在提高生产资料计划价格的同时,分步骤地减少分配调拨,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但至少在两三年内,计划分配不能完全取消,“双轨”价格还会继续存在,但可以通过建立专营市场等办法趋利避害。开征资源税、土地税等税种是必要的,但在一定时期产品税仍然会占相当大的比重,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因生产资料提价增加的收入,应由国家税收的形式收回。但对利润率偏低的原材料的生产企业,仍需留给一些好处,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由此减少的财政收入,可用原来无偿开发国家资源的非国有企业交纳的税款补偿。为了控制零售物价,对加工产品有选择地实行减税。确实消化不了,导致亏损,产品又适销对路的企业,应允许适当涨价。确属必保的重点建设项目,若因资本货物全面提价难以按计划完成的,可追加一定投资。在配套改革中,计划投资体制的改革具有关键的意义,必须下决心,较大幅度地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和重要物资的分配调拨。各级政府从现在起要逐步退出生产性、盈利性项目的投资,转向主要搞好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建设。没有这个条件,光靠价格调整,很难出现一个生产资料市场,也无法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建立分税制的分级财政。

  还有的同志提出:在配套改革期间,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如果因为搞改革,把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两年降得过低,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配套改革不能抑制企业的动力和活力,价、税、财联动是必要的,但企业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应相应深化。在商品经济中,物资的运动一刻也离不开资金的运动,要搞活生产资料市场,必须在搞活资金流通上进行必要改革。在讨论中,大家共同感觉到:明后两年的配套改革,同煤炭、石油、石化、有色等部门的“大包干”必将产生许多矛盾,这是一个很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6月26日,我利用向赵紫阳汇报考察匈牙利、南斯拉夫情况的机会,同时汇报了方案办公室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7月28日到8月1日,安志文、高尚全、杨启先、傅丰祥到北戴河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汇报明后两年配套改革的总体设计,包括政府转型与宏观调控怎样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

  1986年底,经过反复考虑,中央放弃了价、税、财联动改革的方案,转向搞国有企业承包制。当时的情况挺复杂,有不同的声音。

  三、推进要素市场化:《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90年代初,改革出现了回潮。有人提出了“是资本主义改革、还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两种改革观问题;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改革的方向搞错了,搞了资本主义。当时,对市场经济批得很厉害,说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利用外资也是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据南方谈话,十四大确定我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明确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怎么建立呢?我们没有经验。到1993年,中央决定起草一个文件,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1993年5月,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决定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并作出若干决定。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召开文件起草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宣布成立文件起草小组,温家宝是起草小组组长,以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主持起草工作。我参加了起草小组,小组成员还有郑必坚、项怀诚、王梦奎、刘国光等25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参加了。起草小组下面分几个分小组,我负责“市场体系”,我们这个小组有3个人:郑新立、张卓元和我。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就《决定》的框架、主要内容及需要回答的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强调,起草这个《决定》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一份纲领性的文件。他还说,这个《决定》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本世纪末直至下个世纪中国的发展。温家宝则对起草工作提出要求: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上,《决定》要比十四大前进一步,在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上要有新突破,长远目标要明确,起步要扎实。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集中精力才能起草好这个文件。

  经过两天半的学习讨论,起草小组初步确定了文件的框架。半个月紧张工作过后,起草小组草拟了一份共10个部分、53条的文件提纲。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起草小组关于《决定》起草内容的汇报,并原则同意了这个提纲,要求据此开始正式文件的起草。从6月下旬开始,起草组用了两个月时间,先后完成了第一稿至第四稿。(待续)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一、孟姓起源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2018-10-27 2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