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列车呼啸而过,岁月的长河星光点点,浏览过去40年常宁发展画卷,色彩斑斓,风景无限。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0.96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227倍;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14.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15倍……40年来,常宁人民迎着改革的春风阔步前进,奋力谱写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壮丽篇章。
民生是经济发展最终的落脚点。40年来,常宁市把脱贫致富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通过改革致富、油茶致富、旅游致富,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这是一组温暖人心的数据:2017年底,常宁市摘帽退出34个贫困村,脱贫28611人,贫困发生率从6.5%降到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8元,较1978年增长190倍,年均增长12.6%。
一路征程,一路高歌。再出发,民生将继续描绘宜城最温情的底色。
改革富民:“村民”变“股民”喜领大红包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常宁在农业农村改革征程中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为老百姓释放改革红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原有资源的产值产量,让我们农户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贫困户周才发开心地告诉记者。9月21日,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将集体资产按股份形式量化到人,实现“村民变股民”,以分红的形式到农户,提高农民生活收入。
同样在庙前镇中田村,村民将古民居房屋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古民居出租给常宁市交通旅游投,设置股份23756股,1290名成员全部领到股权证,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去年成员分红24.9万元,最高的每个达600元。
常宁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市、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先进市。2017年,常宁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为湖南省四个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国字号”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为重点,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初步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更清、权责更明、保护更严、流转更顺”目标。
目前,全市100%的村(社区)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257个村(社区)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56个村(社区)实现成员分红510万元。省先后三次对常宁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典型推介,5个市州、46个县市来该市考察、交流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油茶富民: “公司+农户”摘掉“穷帽子”
“ 今年我从中联天地承包200多亩茶树林抚育,一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常宁市罗桥镇瑶族移民村63岁的赵四妹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是常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5人,老伴患有疾病,行走不便。今年,她还计划在油茶林中养鸡6000只,收入有望提高至5万元。
常宁市油茶面积达100余万亩,是全国油茶核心产区、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和首个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近10年来,该市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28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30万亩,省道320线湖南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初具规模。
近年来,常宁市把油茶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利器,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以专业合作联社、“公司+农户”联合经营、大户承包经营、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共存的产业扶贫格局。目前,常宁市已有21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350多家种植大户,流转林地48.7万亩,带动近10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了“众星捧月”般的效应。
常宁市财政还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对新造高产油茶林实行先造后补,种苗补助标准为每亩200元,前三年每年每亩给予100元的肥料补助;对油茶初次垦复的每亩补助300元,对复垦的,每亩补助100元。同时,整合10余项涉农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近三年,市财政投入油茶产业建设资金达6000余万元。去年,市政府专题研究油茶贷工作,利用“农信担——油茶贷”,仅湖南中联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就帮助该市600余贫困家庭每户分红3500元。
旅游富民: “家门口”就业又增收
“村里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农家乐的生意非常火爆!”9月21题,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正在忙碌的“凌云山庄”老板何万忠很是兴奋。
塔山瑶族乡狮园村风景秀丽,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近年来,该村把休闲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以“旅游+”发展模式,推进精准扶贫。
“村里发展农家乐,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村村主任何万先告诉记者,农家乐用的蔬菜是村民自己种的,干笋、干蕨都是从山上挖的。以前这些土特产都是自家享用,现在都变成增收的来源。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户收入多的每年可增加两三千元,少的也有上千元。 此外,农家乐还雇用8名村里贫困户长期务工,一年下来他们也有3万余元的收入。
常宁市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40年前,外地游客来到常宁,只有财神洞一个景点,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全市上规模的旅游区(点)有20余处。近年来,常宁市突出“一个龙头、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多点结合”,即庙前印山景区龙头,城区游客集散中心,塔山瑶家风情游、水口山红色工矿游、大义山修身康养游三大板块,以“一乡一特”乡村生态游为补充,形成层次分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常宁市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引进龙头旅游企业和专业化旅游开发管理经营公司投入参与全域旅游建设。通过PPP模式融资建设,推进景区品质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庙前4A景区提质和天堂山·西江、罗桥樱花园、水口山红色工矿三个3A级景区建设,建好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同时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旅游公路、景区串联道路、景区服务设施等建设提质,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推行“旅游+、+旅游”模式,培育农业、文化、工业、商贸、体育、休闲等与旅游有机融合的旅游新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附加值。
据了解,今年1—8月份常宁共计接待游客494.2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18%和21%,旅游经济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