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造假的收视率可以出名、可以换钱,但那都不过是一时的,瞒不过老百姓雪亮的眼睛,他们心里的那杆秤早晚会称出你到底几斤几两。同理,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游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看似一张无形的网能“逼人就范”,但再明目张胆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装。也只有多一点勇气和担当,奉行法治、弘扬正气,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才会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所以,我们同意“这个行业再这么乌烟瘴气下去就彻底没有未来了”的判断,但需要决战的不只是“操纵收视率的黑团伙”,还必须要与“劣币驱逐良币”的潜规则决战。因为,潜规则才是制造这一切乱象的根源。
——评论员 贾 亮
2.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严厉措施,斩断利益链,斩断操纵收视率的黑手。一方面,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分离。滋生收视率造假的一大原因,就是一些播出机构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这是一种畸形的关系。因此,有关方面应该采取措施,斩断这种联系,从源头遏制收视率造假。
另一方面,建立多元的影视剧评价体系。目前,评价一部电视剧好不好,关键标准是收视率。这也就导致一些人为了提升电视剧影响而在收视率上做文章,也就出现了收视率造假现象。因此,应该打破这种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比如,建立观众满意度、专家意见、社会效果等多方位、多层次的节目评估机制,打造绿色收视率,科学收视率。同时,打破收视率调查一家独大的垄断状态,引入多元化的收视率调查机制,或者第三方收视率调查审核机制等,这样得出的收视率才科学和公平。
——评论员 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