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贾姓起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贾氏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时周康王巡视晋国,封晋侯燮之弟姬伯公明为伯爵,赐封贾地(今山西临汾县之贾乡),让其建立贾国,为周朝的附庸国(一说为晋国附庸)。姬伯公明是为贾国首任国君。贾国传至东周初年,历13任,凡三百余年,政平清和,丁业兴旺。

  周釐王四年(前678),晋国发生内乱,曲沃武公讨伐晋国,先后杀死晋哀侯光、晋侯缗两位君主,尽取晋地,成为晋国新君主,史称晋武公。与此同时,晋武公又吞并了贾国领土,贾国亡。于是姬伯公明(亦称贾伯公明)的后裔子孙,不忘国耻,以国名“贾”为氏。此即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

  (二)出自狐姓,以邑为氏

  贾氏又出自狐姓,以邑为氏。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前后,晋国有大夫狐偃,乃晋文公重耳之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一直随从,为重耳出谋划策。后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拜狐偃为晋大夫。姬姓贾国灭亡后,晋襄公(晋文公重耳之子)即位后,将原姬姓贾国故地,赏给辅佐晋文公完成霸业的狐偃之子谢姑为采邑。谢姑字季佗,以其封邑称贾季。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晋公族狐偃之子谢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佗,亦号贾季。”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临汾郡  北齐置,治所在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南)。

  武陵郡  汉高祖时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常德市)。

  (二)堂号

  治安堂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陈述时弊,提出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略。其后裔与族人因以为堂号,称“治安堂”。

  至言堂  汉时贾山博览群书,上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曰《至言》。故族人以其为堂号,称“至言堂”。

  (三)名联鉴赏

  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宁荣

  贾氏堂联。引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千载皆赞过秦论

  百代咸吟长江诗

  上联是说西汉名臣、政论家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下联所云唐代诗人贾岛的《长江集》。

  三、名人小传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司马迁《史记》称之为贾生,名谊。洛阳人。少有才名,22岁经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汉文帝征为博士,颇受重用,不到1年破格提为太中大夫。贾谊因力主改革政制,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召回长安,改任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无状,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抑郁而死,年仅33岁。著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贾复(?—55),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州西北)人。少好学,习《尚书》。新莽末为县吏。地皇三年(22),聚众数百人起义,自号将军。更始元年(23),率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任校尉。次年,经刘嘉推荐给刘秀,随刘秀击王郎,平铜马,作战英勇,先后任破虏将军、偏将军、都护将军。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称帝,拜贾复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十月,随刘秀进军洛阳,率先渡河,连战皆捷,因功迁左将军。

  贾诩(148—224),三国时魏国大臣,著名谋士。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计谋,时人认为他有“良平之奇”(意指张良、陈平)。贾诩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两人争斗时,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汉献帝。后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贾诩因此被曹操任命为执金吾,晋封都亭侯,司空军事参谋,出为冀州牧,改任中大夫。此后,曹操在官渡战袁绍,平定北方四州,西凉破马超、韩遂,灭张鲁等战役中屡用贾诩奇计,深得曹操信赖,累官至太中大夫。曹丕称帝后,贾诩官拜太尉,位列三公,爵封魏寿乡侯。

  贾思勰(?—?),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曾任青州别驾、高阳郡太守等职。贾思勰为官有政绩,特别是他撰写的《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分成10卷,正文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之一。

  贾鲁(1297—1353),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水利专家。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泰定初任潞城县尹,改户部主事。元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贾鲁为宋史局官。此后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中书左丞等。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贾鲁敏达干练、竭诚行事。他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终使治河大功告成,以功授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为了不忘贾鲁治河之功绩,后世将贾鲁主持治理的河南境内两条大河命名为贾鲁河。

  贾桢(1798—1874),晚清大学士。山东黄县人。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进士。贾桢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贵州、湖北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入值上书房,教授六皇子读书。累迁侍讲学士、工部侍郎、江南乡试主考官、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二十七年(1847),擢都察院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二十九年(1849),改任吏部尚书,三十年(1850),为会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晋协办大学士。三年(1853),加太子太保衔,并以吏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充上书房总师傅。四年(1854),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贾

  ■胡秀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
一、贾姓起源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一、贾姓起源 2018-09-08 2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