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全国建立25个示范基地医院、百余家项目医院,培养1000多名临床肝病医生,入组3万名—5万名患者,建立中国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数据库,开展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科学研究,实现部分患者临床治愈。作为全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156家工程项目分中心之一,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如今进展如何?听听该科主任胡莉华怎么说。
胡莉华介绍,慢性乙肝治疗只达到检测不到HBV DNA是不够的,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有关,只有达到持久的免疫控制,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甚至持久的表面抗原消失和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才能真正实现停药后不复发,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现阶段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长效干扰素(免疫刺激治疗)和核苷(酸)类似物(直接病毒抑制)两大类。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使得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患者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功能尤为重要。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和直接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机制,所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降低病毒载量后联合或序贯长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实现临床治愈。近年来,国内专家开展的多项研究显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约30—50%的患者可以达到HBsAg清除,实现停药。”胡莉华指出,这个活动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乙肝患者,不仅可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还有望实现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近段时间,在该院治疗的十多名患者中已有3名患者产生了HBsAb,实现了乙肝的临床治愈。
胡莉华,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肝病咨询专家,衡阳市感染病学会委员,衡阳市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衡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1992年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在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进修学习各型肝病,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各型传染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肝病科工作二十余年,在肝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擅长各种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及急救。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肝炎相关医学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协作省市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省市科研课题及科技论文奖3项。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日内瓦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2015年,病毒性肝炎共造成134万人死亡。那么对于肝炎我们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呢?
胡莉华表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合成器官,包括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在内的营养都在肝脏加工。同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具有解毒、消化、代谢、自我预防等功能。肝炎就是肝细胞的炎症水肿。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功能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等现象都是肝炎的表现。而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病因决定肝炎是否传染。这是患者常常问到的一个问题。胡莉华表示,肝炎是否有传染性,由它的病因决定。如前面提到的化学毒物、药物、酒精等造成的肝炎是没有传染性的,而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则有传染性,但要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传染上肝炎。
例如,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是由于吃了被粪便(含有病毒)污染且未经消毒的食物或水引起的;而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当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此类肝炎病毒时,就有可能导致感染。而日常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
同时,胡莉华指出,如今纹身、抽脂、打耳洞等美容手术也是肝炎病毒的潜在传播途径。不久前,一个18岁的女孩被确诊为丙肝。没有输血史,也没有丙肝家族史及其接触史,只通过血液传播的丙肝是怎么找上这个妙龄少女的?在胡莉华的再三追问下,女孩想起了自己一年前曾经在一家小店里打过耳洞。“乙、丙型肝炎并不只有输血传播,割双眼皮、修脚、纹眉、打耳洞等创伤性或皮肤黏膜损伤性美容项目,操作中都会接触到血液,一旦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被传染的风险成倍增加;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有很大风险。”胡莉华分析道。
防治从科学认识肝炎开始
乙肝患者
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作为全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156家工程项目分中心之一,今年6月4日,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启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帮助乙肝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活动。目前,已有3名患者产生了HBsAb,实现乙肝的“临床治愈”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也相应增加,人们应更加警惕药物性肝炎。其又称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使用各种药物所导致的肝脏组织急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引起肝功能轻度异常,重者可快速导致肝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大约超过70%以上的药品在正常使用时会影响肝脏功能,有的增加肝脏负担,有的引起肝脏毒性反应,也有药物本身就有较强的肝脏毒副作用,只是我们的肝脏功能强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感觉不适。如果负担持续加重或损伤不能及时修复会造成严重的肝脏组织炎症坏死,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明显升高,表现为明显乏力、厌食,重症眼黄、尿黄,严重者甚至出现水肿、昏迷和死亡。
胡莉华表示,在国外,导致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多为“感冒药”,如磺胺类、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而在中国,则多为“中草药”,如土三七、朱砂(含汞)、雄黄(含砷)、大黄、苍耳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千里光、猪屎豆等。
“我这曾经有一位患者,因为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毛病,本想买三七粉以活血化瘀的,结果买到了土三七粉(类似三七粉),吃了一段时间后,检查发现已经到了肝硬化的阶段。原因是长期服用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胡莉华表示,三七属于较为名贵的中药,市场上掺假掺伪的比较多,白芨、莪术、土三七等均是曾经出现过的伪品,所以,一定要去医院或者正规的药房购买。
同时,为了避免药物性肝炎,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尤其是肝脏不好的朋友,更应遵从医嘱,长期服药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切莫擅自更改用药的配方及增加剂量,合理地联合用药,及注意剂量的个体化。
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主因
当澳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为阳性时,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的标志,可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等不同的状态。其中2/3可以终生携带不发病,1/3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这1/3中又只有1/3有继续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可能。
对此,胡莉华指出,预防澳抗阳性患者肝病的进展是慢性乙肝防治的重要环节。“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及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因为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常常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好或根本没有任何不舒服,但很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变成肝硬化。”她强调,因此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病的进展,适时给予合理的治疗。
“但是,存在很多患者在服药后,担心可能会发生耐药性或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了、病毒也检测不到了,而私自停药的现象。这些患者在停药后往往会出现肝炎复发,病情加重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在体内有个复制的‘模板’,就像草根一样很难清除,目前我们所用的抗病毒药尚不能作用于这个环节,只能通过延长治疗时间来耗竭它。如果治疗的时间不够长,体内病毒复制的‘模板’还存在,停药后病毒就会死灰复燃,造成肝炎复发,有时复发的炎症会很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监测(通常每3—6月应该检查一次)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胆脾的彩超及甲胎蛋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进展及变化,切勿随意停药。”胡莉华强调道。
指标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随意停药
胡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