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澡太勤
很多人认为洗澡越勤,身体才会越干净。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皮肤也变得越来越干燥脆弱,皮肤瘙痒也容易盯上这些“勤洗澡族”。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用力的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
2、洗澡后立即喝水
洗澡后身体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盐分,肠胃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立即喝水,会引起闷胀感和消化不良。此外,洗澡时,血液多运行于身体外周,心率较快,马上喝水会加重心脏负担,体弱者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症状。洗完澡,最好先休息5~10分钟,等体温和心跳慢慢恢复正常后,再小口多次地喝温开水。
3、洗澡时紧关门窗
很多人冬天洗澡都喜欢紧关门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气偷偷潜入。但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建议:洗澡时别紧闭门窗,洗澡不超过半小时。
4、洗澡后喝冷饮
中医讲“形寒饮冷易伤肺”,洗完澡,人体气血飞腾,脏腑功能处于活跃状态,马上受凉,易引发胃痛、拉肚子等,更会对脏腑造成伤害,损伤阳气。因此,洗澡后,切忌马上吃冷饮,尤其是虚寒体质的人。
5、空腹洗澡
回到家中,很多人喜欢先洗澡,再坐下来享受晚餐,但这种行为背后也有健康隐患。 洗澡时因水传热快而使人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6、用碱性太强的沐浴露
冬季皮肤本就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沐浴露,会加重损害皮肤的保护层,加重皮肤问题。沐浴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每天必须多饮水,还可以在房内放上一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增加室内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