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与渔,终身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到2020年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仅靠“输血扶贫”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触及贫困的根源,只能治标,所取得的扶贫成绩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在扶贫路上,更重要的是“造血扶贫”。怎样实施 “造血扶贫”。笔者认为,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力量,“授人与渔”,组织开展技术、信息等致富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让贫困群众脱掉“帽子”,搭上发展快车,走上致富路子。
“精准扶贫,就是要让贫困人口就业、谋生、改善家庭经济情况,在这方面,中职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精准扶贫需要找准‘穷根子’,必须要有职业教育的精准供给,以满足扶贫对象真实的、有针对性的需求”。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劳动者素质要跨越,职业教育首先要跨越。” 只有办好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新一代农村劳动者。目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所以,让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他手艺,成为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农民、种养殖业专业户、现代手艺人及其他经营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必须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特别是职业教育。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教育缺钱。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所以,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一定要而且一定会大力发展。各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学校与企业互动的格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总之,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真正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机遇,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职业教育配足师资,大力发展与脱贫攻坚战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开设符合衡阳特点、能够帮助脱贫的专业,要做到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真正让这些贫困人口过上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