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宁塔山瑶族自治乡回来,将民族民间文化拿到中小学的课堂实践取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之后,不禁加深了我对文化素养培养与民族精神弘扬之间的联系的现实思考。回学校与中文系的左老师谈起此事,他们正在进行语文文学教学教改活动的研究,他听说我将民间美术纳入到小学教学活动中大大改善了小升初考试的结果,他就向我提起民国丰子恺先生参与设计的一套教材,说可以作为共同的研究课题来思考。
很幸运我随后两天就在一家书店看到《听爷爷讲故事: 民国儿童启蒙读本》这套书,这套将近过去一个世纪的书的再版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时髦童话般的外国风情,扑面而来的是像奶奶在我幼时的轻轻耳语。时过境迁,社会变化太快,在忙碌的读书和求学的经历中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身为女性,也一直在用一种直觉来叩问我们所追寻的那个理想或幸福是越来越远了,还是越来越近了。这么多年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追寻的“某种感觉”,有时会在一种叫做民间文化的氛围里才碰得到。
其实在了解这套书之前,因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原因,我在各个渠道都接触了很多国际上的童书,无论欧洲还是美国,就连亚洲现代化超前的国家日本,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再创作着自己的文化,用最为直观、最为打动人心的方式,显现人类心灵最隐秘的想象,图文并茂地“照临关爱”着孩子们对人类生活的想象力。
这些不禁让人好奇我国近代对民俗在人性化启蒙活动中的应用,而这套书恰恰给人类的创世史诗中的“光怪陆离”以正名。除了安排给低幼儿童的充满小动物的大量童谣,全书主要篇幅通过欧洲童话和中国的传说故事把之前学会的词汇都变成了可以活动的剧场(因为很多故事改编成儿童自行可以表演的剧本样式),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文化世界里展开想象,还不乏中华民族对儿童品行性格在道德上的疏导和劝戒。
作为一套启蒙读本,也就是学前读本,它所囊括的古今中外的故事都用民国以来的白话文写就,直到今天,其间很多人类史上近代文明的故事还出现在我国中小学课本的语文或英语教学的内容中,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狐假虎威的寓言,田螺姑娘的神话,以及哥伦布的航海故事,鲁滨逊漂流的小说等。这些故事在当时的国情下,它体现出海纳百川的眼界和胸怀,更以通俗、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把世界人类的成长演进史融入到启蒙读物里边,让儿童读起来好像一切不那么近也不那么远,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距离里边。
我一直很迷惘为什么小时候奶奶一支童谣一个用手指表演人偶的舞蹈就能让我开心欢乐好久,那些感性的不那么符合现实逻辑的象征故事为什么会给我们一种温暖照临的感受,这种东方的民间故事里充斥的奇异想象,仿佛有一只来自上天的柔韧的双手在维系在表达,它形而上而又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肢体语言的生动感受力,它图文并茂而又不局限于学科的门类性,它似长辈的视角语言精练又不失俏皮地复述故事主人公的行为特点。这与近前教育对儿童主体性教育与教学性引导的双重性要求相适应,可谓“文武”兼备的真正时髦的启蒙性书籍,也就不难怪会再版了。
还记得爷爷奶奶在一个夏夜带幼年的我去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逃难去往的广西,绿皮列车在中途停站,疏朗的星空,如在耳旁的蛙声阵阵传来,让人想起奶奶曾经在那里的天主教堂避难与裁衣助战生产的妇女队长的历史,想起广西粽子的制作和奶奶坚持使用西洋现代工业生产的檀香皂的遗韵。这套书的装帧也是如此,大写的书法楷书字体,未被化学漂染的泛黄的书页,给人一种清新的境界。如同那首儿歌里唱到的情景:月儿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美丽的歌声……
作者:沈百英 吴研因 等编著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内容推荐:
《听爷爷讲故事:民国儿童启蒙读本》系列图书收录了民国期间的儿歌、童话、神话等内容。
本书编著者中,不少在民国时期负有盛名,如沈百英,我国著名的小学教育家、儿童教育家,以教材编写著名。吴研因,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早年曾任江阴县立单级小学和上海尚公学校校长,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编油印教材,开小学使用白话文教科书之先河。
本套书的内容质朴纯真,充满趣味,图文并茂,丰富生动;采取分级阅读的形式,难度由浅入深,包括儿歌、谜语、故事、小短剧等,图文并茂,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阅读。
本专栏邀请本土名家为少年儿童开列阅读书目,并阐述阅读的好处。同时,也欢迎广大家长和老师为孩子们推荐好书,若您认为有一本书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而且有着不错的童书阅读、教育经验,请写上10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附上所推荐书籍的书名、出版社、作者,发送电子邮件至55445191@qq.com、393781365@qq.com,或者与市少儿图书馆联系(电话:0734—8221946)。
彭宁,清华大学美术学文化遗产专业博士,衡阳师院教师,从2005年开始参与国际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艺术委员会国家项目“成就未来”子项目“蒲公英行动”的一线教研活动,现主持常宁塔山民族美术教学课题两项。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