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珠
(一)
在读过的战争题材小说中,《林海雪原》印象最深,而且连续读过几遍 。之所以喜欢,一是小说中的人物,身怀救国大义,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二是小说作者曲波昂扬向上的气魄。在他的笔下,不管坏境多么恶劣,敌人多么凶狠狡猾,危险多大,他都以势在必得、胜利在望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部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冬天,国民党主要兵力压向了东北, 在东北地区网罗伪满官吏、警察、宪兵以及土匪武装,组成国民党“中央先遣挺进军”,在我解放区作乱。 为了消灭顽匪 ,巩固我军在东北取得的胜利成果,中央决定抽出一部分兵力深入深山老林, 歼灭这伙危害极大的顽匪。于是以少剑波为首的剿匪小分队应运而生,他们深入林海雪原,冒严寒,战风雪,同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最终歼灭了许家父子、马希山、座山雕、谢文东等匪首,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看完《林海雪原》,又一次把我带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我有一种冲动,立刻飞到东北,去看看天险奶头山,看看神秘的令杨子荣名扬天下的威虎山,到绥芬大甸子走一走。
(二)
这是一部英雄与土匪斗智斗勇的经典纪实小说。 剿匪小分队有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英雄刘勋苍,攀登能手栾超家,长腿孙达得,卫生队护士长白茹等组成。
小分队的队员们个个不畏艰险 ,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 在零下四十度的雪海里侦察、战斗,在石洞里睡觉,与野兽为邻;有时钻到雪窖里休息,以雪为衾。跨谷飞涧,攀壁跳岩,突破无数不可逾越的天险, 在雪原中练就了一身杀敌绝技。他们的每一次战斗,都是感人的壮举,每一次胜利,都是血肉的代价,但无论多么艰难,多么危险,他们都以革命的乐观主义从容对待。他们以胜利在望的坚强信念,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坚强任务。
捧读此书, 读者会随着故事的发展,流泪、喜悦、甚至欣喜若狂。看到警卫员高波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我两眼朦胧,泪流满面,为英雄的牺牲而悲痛。看到侦查英雄杨子荣只身潜入座山雕的虎穴, 以惊人的勇敢和超人的智慧,消灭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时, 我倍感欣慰和激动。
(三)
“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体灵比鸟鸟亦笨,歌声赛琴琴声哑,双目神动似能语,垂髫散涌瀑布发。她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一首珍藏在少剑波日记中的柔情诗歌,抒发了他对白茹爱慕之情,不仅描绘了白茹的出色表现和漂亮,也为艰苦的军旅生活增加了生活气息和同志之间的友谊之情。
可以说,卫生员白茹的出现,使原本铁骨铮铮的剿匪小队多了一份柔情和欢乐。这位身材玲珑,两条辫子垂在耳旁的18岁姑娘,开始不被大家看好,以为她承担不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但在以后的剿匪战斗中,她毫不示弱,闯雪原、攀雪山、斗顽匪、救伤员,样样都行,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友们的称赞。因她姓白,又穿白色护士服,性格明快乐观,每天又总是不知多少遍地哼着她最喜爱的歌曲,所以人们都亲切地叫她小白鸽,也并赢得了少剑波的爱慕之情。
一首发自肺腑的诗歌,倾倒无数少男少女 。一本好书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精神食粮。《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人物是我一直崇拜的偶像。虽然现在我们已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他们的精神会鼓励我们做好自己所承担的每项工作,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尽我所能。
(四)
读完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我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之心。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如果说,以往读这部小说只是少剑波、杨子荣等人的英雄形象感染了我们,那么这次重读《林海雪原》发现本书所塑造的其他普通战士的形象也很可爱。比如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警卫员高波。
剿匪队员的年龄大都在二、三十岁左右,小分队的最高指挥官、团参谋长少剑波也只有二十二岁。但正是这只人数很少却又非常年轻的队伍,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斗的奇迹。如“刘勋苍猛擒刁占一”、“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二道河桥头大拼杀”、“小分队驾临百鸡宴”、“林海雪原大周旋”等。
这是一群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他们是那样的勇敢、顽强、机智、乐观,有时甚至还有一些调皮。他们的心既像那茫茫林海一样宽广,又像这皑皑雪原一样纯洁无暇。
经典的作品是不朽的,常读常新。感谢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如此经典的《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电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