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有许多农民
不需“脱鞋下田”
  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8.1%

  ■本报记者  武孝军

  

  本报讯  目前正是春耕大忙季节,稻田中穿梭不停的农机成为农村靓丽的风景。

  来自市农机局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了584.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1%,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68%,较上年增长3.5%;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56.28%,较上年增长1.6%。

  近年来,我市对购机补贴工作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规范化操作、阳光化运行。去年,全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50.5万元,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56万元,补贴农机具1.1万台,受益农户7907户。特别是我市启动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共办理报废各类机具40余台、更新机械 12台,落实报废补贴资金30余万元,提高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农机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有一批技术娴熟的操作能手。为此,我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研发新型实用的农机具。全省确定的2016-2017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先进适用型产品中,我市共有9家生产企业13个产品均在一年时间内通过了产品鉴定、推广鉴定,并顺利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驾驶操作、维护修理、农艺结合、成本核算、经营服务等各类农机技术培训105期,培训8039人次;注册农机合作社560家,专职从业人员2.4万人,流转耕地面积超过89万亩,作业服务面积(含跨区服务面积)超过480万亩,有效提高了农机手的技术素养和致富能力,推动农机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加快进度 狠抓产业和新项目建设
“原产地综合服务平台”在衡上线
衡阳有许多农民 不需“脱鞋下田”
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
出入境检验检疫费4月起停征
衡阳晚报版面二A02衡阳有许多农民
不需“脱鞋下田”
2017-04-06 2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