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博鳌“第三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论坛暨2015博鳌·中国首届精神卫生高峰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荣获“中国百家百姓信赖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该院业务副院长雷飞燕应邀出席,并获得“中国精神卫生百姓信赖好医生”荣誉称号。
提高服务质量,夯实医道之本
构建温馨家园,实现光荣梦想
翻开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历史的画卷,从衡阳地区精神病医院、衡阳地区精神病防治院到衡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虽经几代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然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始终没有变,攻坚克难谋发展的主旋律也没有变。
近几年来,医院先后建成了新的住院大楼、门诊综合大楼和后勤保障大楼,开设了四合院型的老年康复病区,装修了个性化的临床心理病区,修缮了提供多种工娱活动的康复科,新建了篮球场、老年科休闲阳光棚等配套设施,未来还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争创市级园林式单位,兴建心理康复大楼和综合住院大楼,进一步实现“医院似花园,病区如家园”的构想。
漫步在院内花园,这里不仅有远离闹市的秀美景色、清新空气,还有旋律轻松优美的歌曲和适宜的健身器材,开放病区的患者在这里悠闲地打球、散步、聊天,俨然就是一个生态休闲公园;来到门诊大厅,导诊耐心地为患者家属讲解疑难问题,用贴心的微笑为群众送去温暖,每一位窗口服务人员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病患家属排忧解难,充分阐释了“一分一厘总关情”的深层含义;走进住院病区,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楼梯间,走廊里,绿叶配饰的一幅幅版画整齐地悬挂在墙上,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诊疗室内,有柔和的灯光,有先进的设备,有家庭式摆设。整个医院,给人一种静谧、温馨、舒畅、心境豁然开朗的感觉。
“医者,是乃仁术也。”纵然服务对象特殊,工作压力大,但医院的医务人员却从未退缩,用同情心面对患者的异常举止,用爱心温暖患者的心灵,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光辉形象。
2014年3月,二病区收治了一位患有被害妄想的病人,病人怀疑她的饭菜被下毒不肯进食,每次喂饭前病人都要主治医师刘昌毅尝两口,病人才肯吃,有时病人吃了几口后停下来又要他尝,刘昌毅毫不犹豫地把病人吃过的饭塞进嘴里。精神病人没有自知力,不能反映自己的病情。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刘昌毅为了随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他经常泡在病房,与病人谈心,陪病人玩游戏,近距离观察病人,深入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与精神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治疗;他经常向科主任和上级医师请教,仔细分析病人病情,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他工作不分份内份外,曾连续1个月为一个少数民族病人到附近餐馆定制取送特殊饮食;他以院为家,以病房为家,常常忙起来就忘记了下班和休息;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也很少休息一个完整的公休日。今年,刘昌毅也因此荣获 “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道路坎坷,可曾记得你当初的梦想;荆棘丛生,可曾坚定你心中的信仰。”这是今年被评为全市“十佳护士”周丽文在颁奖晚会上的誓言。周丽文是临床心理科护士长,30年前,她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做一个任何花季少女都望而生畏的职业:精神科护士。2010年5月的一天,她在为一个拒药拒食患者喂饭时,遭到另一位存妄想患者的突然攻击,造成右手大拇指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工伤鉴定结论为伤残7级,但伤还未完全痊愈她又返回了病人身边。
医院发展临床心理科,周丽文又主动请缨组建临床心理护理团队,并将“心理寄托,爱的家园”作为心理科的服务理念。她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临床心理科住院病人全程心理、康复评估与护理管理程序模式。住院期间对每位住院患者都会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个别心理访谈。她把患者当亲人,与患者交朋友,用真情换真心,让他(她)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爱的温暖。
“今年3月,医院有一位叫周文的护士,为了保护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在处理突然状况时,被刚送来的病患用刀划伤,手臂上缝了13针。尽管如此,医务人员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他们能体会到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能理解患者的行为。”衡阳名医、业务副院长范祚君说。
诠释医道真谛,打造康复乐园
重道尚学精术,厚德惟和笃行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些年,医院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为核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院的路线和“三重一大”原则不动摇,大力实施“五个重点学科建设”,即重性精神病学科、临床心理学科、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科、综合科(老年康复科、综合内科)和物质依赖学科。医院实际开设床位800余张,集精神障碍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心理咨询、社区康复指导、托养等于一体,承担起全市七县五区精神疾病的监测、管理、指导、服务,是衡阳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语云:人才聚,事业举。医院不拘一格的选人方式、优惠的引进人才政策,使得人才梯队建设渐入佳境。“通过公开遴选、选调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了人员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了单位的人才结构;通过‘内请讲学,外送培训’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中青年骨干力量外出进修学习,同时聘请国内知名精神科、心理学专家来院讲学,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书记文贵林对笔者说。
经过不懈努力,医院与北京回龙观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湘雅附二和省脑科医院建立起长期友好协作关系,原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李凌江教授定期来院授业解惑,为全院医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倾听民声解民忧,和风细雨润民心。为满足群众需求,医院进一步落实无假日工作制度,保证所有检查、治疗双休日正常进行;就诊、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医疗服务部积极开展电话、微信平台等预约挂号服务,建立完善的预约诊疗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8小时以上的预约诊疗服务;严禁科室擅设收费项目,严禁分解和重复收费,收费价格公示在最醒目位置,药品价格实行电子显示屏滚动公示;在门诊、病房以及公众服务窗口等明显位置,设立专栏、电子屏幕、查询电话,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和投诉流程,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目前,诊疗费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程度,医院同时承担市医保、铁路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任务,对广大医保就医群体提供优质、低价服务,减轻百姓负担。
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治疗设备是推动和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硬件的先进与否是体现一个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在阳光操作下,引进了心理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经颅磁刺激仪等,其技术性能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脑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儿童多动症、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各种睡眠障碍,各种伴紧张、焦虑、恐怖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以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等均有显著效果。除上述设备外,医院还配备有CR、彩超、心电监护仪、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等。
岁寒尤应念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了给病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将病区分为A区和B区,重症病人和康复病人分级管理。护士长督促落实床头交接(重点病人、三防病人、特殊病人的交接),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分级管理,让病人得到尊重,让家属感到放心。
医院康复科由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担负全院患者的康复及各项功能训练,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同时也和市残联合作,为社区的精神残疾者开展托养服务,为县区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医院还特别申请成立了内科,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康复保健的同时,满足患者其它疾病的诊断诊疗需求。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从医院五楼会议室飘来的歌声,悦耳动人。在场的医护人员包括家属纷纷为病人鼓掌、助威。
优质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为病人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我患有精神残疾,之前反复病发住院几次,出院后虽然坚持服药,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对社会愈发感到惧怕。后来在市第一精神病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终于在家乡衡山找到了工作,并签订了劳动合同。”衡山某服装有限公司员工汤某某高兴地说道。
心系病患冷暖,情牵百姓民生
在医院,每位病人在刚入院时,责任护士都会细心地记下他们的生日,在生日当天会贴心的为病人精心准备生日礼物,护士长则会组织病人聚集在活动室,捧上香甜的生日蛋糕和牛奶,唱上生日祝福歌。每到逢年过节时,很多病人都请假回家过节了,为了缓解那些不能回家的病人的思想情绪,护士们会组织大家开座谈会,一起聊天、吃东西、看电视,甚至表演节目,让大家感受家的温暖。
为回应、解决老百姓的关注和呼声,医院与市公安局合作建设了衡阳市公安监管医院精神病区。医院将原来的康复病区搬迁至住院大楼,腾出该病区进行改造装修,并根据病区需要添置了安防、医疗、生活、办公等设备。改造后的病房分为重症病房、过渡病房、普通病房等区域进行管理。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被集中强制收治,这里的病人可以享受医保、农合,专项救助资金等惠民措施,接受药物、心理和物理等综合治疗。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程”项目定点医院和牵头单位,2016年度全市救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50人,目前完成115人,其中市级25人,县市区90人。为了建立救治救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长效机制,医院还加强了对项目的后续管理。患者出院时,定点医院免费安排至少2个月用量的药品用于居家巩固治疗,两个月内免费门诊复查一次。此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勇担社会责任,彰显人间大爱
为了让乡镇百姓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资源,该院积极与县区各级医院建立精神卫生技术协作关系。每年接收基层医院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免收学习费用,免费提供住宿,保证学习质量。同时采用“造血式”的帮扶方式,公卫办组织数名高年资的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服务,进行“传、帮、带”,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铁肩担重任,履职为人民。根据年度《宣教计划》,医院组织由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及相关学科选拔1-2名专家组成讲师团,携手义诊宣传队深入社区、学校、监狱、企事业单位进行PPT讲课,把精神(心理)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给现场群众;医院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医疗队,深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祁东金桥镇、雨母山乡等偏远地区,为乡镇居民,特别是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查及心理卫生宣教,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并免费发放药品。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是院长刘中毅最喜欢的一句话,他告诉笔者:“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任务,必须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工作状态,始终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当作立足的根本,扎扎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信赖。”
风雨兼程披荆棘,而今迈步正当时。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市第一精神病医院将继续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促进精神卫生事业提速、提质、提效,让这艘满载“幸福密码”的大船以更加强劲的动力、更加昂扬的姿态,扬帆破浪,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