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母绿道
部分即将新建绿道的路段已硬化
■文/本报记者 李生成 图/本报记者 罗盟
周末得闲,骑上自行车,从市区出发前往雨母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番,是许多市民的惬意之旅。而前往雨母山骑行,必然会与衡阳首条绿道——雨母山绿道来场快乐之约。据悉,在前期已经建成13公里绿道的基础上,雨母山绿道主干线还将延伸建设15公里。
雨母山绿道于2014年启动建设,全长约13公里的南北线建设此前已全部完工,投资概算约为5600万元。
项目概况
项目进度
按照环雨母山旅游公路的相关建设规划,还将沿线新建15公里的雨母山绿道,并将修建部分支线绿道,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之中,雨母山绿道最终通达百万花海艺术庄园项目。
绿道沿线美如画
绿道已成最佳休闲运动基地之一
A
雨母山绿道是蒸湘区推进生态领先和“全域公园化”建设、打造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升雨母山休闲生态旅游品质的重大项目。
据蒸湘区雨母山镇政协联工委主任周海青介绍,雨母山绿道南北线投资约5600万元,起点位于衡州大道与二塘柿江河接合部,经雨母山乡二塘、新中、竹雅、灵山四个村,到达雨母湖。
绿道南北线建成一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市、区、乡等各级骑行、徒步竞赛活动,成为我市开展户外徒步等活动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周末晴好天气里,绿道上几乎是‘爆棚’的状态,显然这里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运动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记者在绿道沿线看到,雨母山绿道按照郊野型绿道特征,以沿途河流、小溪、山脊等自然廊道为依托,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闲服务驿站、观景台、农家乐、垃圾点、公厕等。宽约2.5米的绿道路面铺设通行的沥青,并标有白色的自行车标志和“雨母绿道”等字样。道路两旁尽可能保留原生态植物,并因地制宜栽种水杉、樟树等乔木。
雨母山绿道已成重要休闲基地
绿道沿线典故何其多
B
C
修建绿道
得到沿线老百姓全力支持
许多人都知道,雨母山绿道是骑行的极佳选择地之一。却不知,雨母山绿道沿线小景点不少,许多地方更包含着十分有意思的人文典故。
《神奇的雨母山》一书中记录了“井吉泉水显神功”一说。雨母山水源充沛,省地质三队1994年秋在雨母山打井发现地下500米深处有一条阴河经过。由于雨母山地质条件较好,因而泉眼较多,比较有名的有井吉泉、寺门泉、竹山泉等诸多泉眼。尤其是雨母山北面的井吉泉,清澈如镜,甘洌润喉,味道甜蜜。传说很久以前,天大旱,瘟疫流行,不少人因疾病饥饿死亡,唯独居住在井吉泉边的农民,饿了,用泉边的野草充饥;渴了,喝口泉水解渴。个个安然无恙,身体强健。在外染病的儿女接回来没几天,病情不药而愈。经查明,泉水中含有氡、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恢复疲劳、调节生理机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神奇功能。
同时,记者在“代背桥绿道驿站”上看到相关文字记载。相传300多年前,柿江河上原石板桥被大水冲垮,河两边无法往来。在人们心急如焚之际,一位代姓人挺身而出:“修桥钱我出大半,其余河两边住户凑,缺额部分我再出去化缘。”修桥时确定四人负责,河两边住户互派劳力。石拱桥建成之后,四人算账,发现开支过大,于是你看我,我望你,都说自己清白。最后以栽树为证,赌咒发誓“谁在修桥中吃了钱,和树一样死。”时隔不久,两株树死了,栽树人因在工程中吃了钱而一同死去。修桥记录被刻于石板桥下方。
而位于雨母山竹雅村贺家冲组的落马桥也在当地小有名气。据传公元前2334年,辛侯奉命评定术器之乱,将术器追至桥上落马,辛侯斩首术器于此,故称“落马桥”。落马桥原本为石板桥,当地1989年修建乡村公路,组织人工废除桥面石板,铺上钢筋水泥,桥面可以通车,但桥墩依旧。
雨母山绿道的新建创造了一段佳话——项目占用了沿线村组的部分土地,因为群众对该项目建设的高度认可,没有村民提出补偿要求。灵山村六八组村民谭云章的话颇具代表性:“绿道的新建,不仅让群众多了一个免费的休闲健身场所,还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为我们带来了人气和财气,部分村民更依托绿道建起了农家乐。”
在新建绿道的同时,乡镇还为村民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因为道路局部调整,先后接通断头路1.5公里;新修田间渠1.2千米;新建了一座便民桥。此外,按照环雨母山旅游公路的相关建设规划,雨母山还将在旅游公路沿线新建15公里的绿道主干线,并将修建部分支线绿道,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之中,部分路面已经硬化,绿道最终将通达百万花海艺术庄园项目。
总而言之,届时“人在路上行,宛若画中游”的惬意图景将得到进一步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