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是个老干部,突然死了。医生说是脑溢血,没能抢救过来。
办完老徐的后事,他的两个儿子大徐和小徐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份遗嘱,上面居然还有市公证处的公章。遗嘱是半年前写下的,内容很简单:老徐和夫人现在居住的这套价值千万的别墅归大徐所有,由大徐带着母亲居住,但是该别墅书房里的全部书籍却归小徐所有。
大徐和小徐看完父亲的遗嘱,两人不由面面相觑。其实,大徐小徐成家以后各有居所,都早早搬了出去。大徐是个公务员,在单位还是个中层干部,不缺钱花,却分到了一套价值千万的别墅;小徐一直没有正经工作,高中没有念完就到社会上混,曾几进几出看守所,老徐恨铁不成钢,曾声言要和小徐断绝父子关系。
大徐感到很内疚,父亲这样做确实难以理解,对不起小徐;小徐更是愤懑。
小徐愤愤走进书房,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书。父亲的书房整整两面墙的顶天立地的书柜,全部安装了玻璃柜门,透过玻璃柜门,里面并非有条不紊,而是横七竖八堆积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但是混乱中自成体系,别有一番气场,令人生畏。
小徐打开几扇玻璃门,随手拿了几本书翻了翻。这些书都很旧了,有的是解放前竖排版本,有的是文革版本,还有一些旧杂志和外文画册。
望着这一屋的书,小徐感到很无奈,很茫然。
晚上,回到自己家,小徐把父亲遗嘱的内容告诉了妻子。妻子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沉默了一会,妻子叹口气,说:“都怪你不争气,尽惹爸爸生气。唉!要不把书整理一下,让收废品的收走,兴许还能卖几百块钱。”
小徐摇摇头,说:“不行,父亲留给我的,怎么能当破烂卖?”
这一出口,小徐猛地一机灵。是呀!父亲留书给自己,是不是他老人家另有深意?或者说这书的价值和别墅的价值相当?不是有句老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可父亲的书里有什么呢?
这么一想,小徐不由振奋起来。他记起自己认识一个搞收藏的欧阳教授,不如请他过来给自己“掌眼”。
第二天下午,小徐电话联系到了欧阳教授家。
一进书房,欧阳教授即被满屋的书震住了。小徐搬来铝合金梯子,随着欧阳教授的指点把一些书搬了下来。
欧阳教授仔细翻了翻几本书,说:“这些书还算有收藏价值,这说明你父亲的视觉涵养很高。”
小徐直直地瞪着眼睛,不明白什么意思。
欧阳教授见小徐没有听懂自己的话,想了想,说:“我的意思是说,你父亲收藏的书籍很杂,看见什么收藏什么,完全是跟着自己的心性在走,他没有专门收藏某一类。”
小徐失望地说:“那岂不是没有意义了?”
欧阳教授说:“没有意义就是意义。”
说完,便指挥小徐把所有的书都搬下来,开始一本一本检看。
从那天下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欧阳教授和小徐在书房里忙活了一天时间,才把老徐收藏的书全部清理完毕。
欧阳教授在这堆积如山的书籍里发现了一本宋刻巾箱本,当小徐看到这本书时却感觉品相一般,实在没看出什么特别。
欧阳教授解释说,巾箱是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巾箱本指开本很小的图书,意谓可置于巾箱中,携带方便,也可以放在衣袖中。老徐收藏的这套宋刻巾箱本,此书甚是珍稀,为铁琴铜剑楼旧藏,一函六册。欧阳教授当年曾在某公司的古籍专场拍卖会中见过类似的书,当年的成交价是120万,现在想来便宜到难以置信。
小徐听了,如坠云里雾中,不明所以,但他总算明白了一点,就是这套书很值钱。
除了这本宋刻巾箱本之外,欧阳教授还发现了两本宋版书,虽然只有两本,但已经非常值钱了。他知道,目前的宋版书在市场上是“按页论价”。一般来说,每页“底价”至少一万元人民币,五六十页一卷的宋版书,至少也得卖百万元以上。
欧阳教授清理完书籍,脸颊泛红,目光如炬,他兴奋地说道:“你父亲这些收藏里有不少非常有价值,我给你请个人来,估一下价。”
很快,鉴别、评估工作结束了,共整理出包括宋版书、明清版本、刻本、墨迹本、碑帖、特殊收藏品等在内的书籍共计146件,总价值初步估算为1000万元。
欧阳教授说:“你父亲是个收藏杂家,应该早就知道这屋书的价值等同于这栋别墅,只是他没有明说,他要你自己去发现。为了你,看来你父亲是苦心孤诣地制定了那份遗嘱……”
这个结果令小徐大吃一惊,当场说不出话来。他当然知道父亲完全了解自己的品相,父亲是希望自己读书学习呢,还是希望自己不要不学无术?应该是两者兼有吧!
站在这堆积如山的书前,站在这价值千万的书前,小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期许,明白了父亲那份遗嘱的深意。霎时,他的眼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