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嘉林
近日,记者从衡阳市中心血站获悉,衡阳市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这已是我市连续4次共8年获此殊荣。2014年,全市无偿献血人数3.9万余人,献血总量约13吨,每1000名衡阳人中就有6人献血,这也是1989年市中心血站创建以来献血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是,离国家卫计委要求的“2015年献血率达到10/千人口,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千人口”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WHO曾提出,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才能满足其基本临床用血需求。
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确立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我市只有1800余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到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全面实行无偿献血,临床医疗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经统计:2012年无偿献血人数 3.6万余人;2013年无偿献血人数3.7万余人,临床成分输血率达99.9%。与往年相比,2014年无偿献血人数和采血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伴随临床用血需要增大,无偿献血人数仍亟待增加。
A、B、O型血液告急 职工自组应急队
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称,近期高温酷暑天气的笼罩下,路上的行人较少,市民对献血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街头献血车(屋)献血量直线下降,而临床用血却不曾间断,因而出现了季节性血液紧张。目前,血库中A型、B型以及O型血液均全面告急。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后及最炎热的季节都是最缺血的时期。为了确保医疗临床用血量不受影响,市中心血站的职工们自成应急队,只要符合献血条件的职工都会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其中许多干部、职工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无偿献血金、银、铜奖。目前,市中心血站参与献血的工作人员占比在95%以上,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临床用血应急保障预备队。
最近,现任血站纪检监察室主任谢亚芳来到太阳广场爱心献血屋成功献血300ml,本人累计献血达3000余毫升。今年52岁的她没有丝毫犹豫,勇敢地伸出手臂,看着自己的鲜血流进采血袋内,她说:“近期血液紧缺,刚好自己是A型血,想到那些急需血液救治的病人,作为血站人更应该义不容辞参加无偿献血。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尽管献了那么多次血,我还是很怕扎针,但想着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这点疼很值得,能够救人一命,我很快乐!”
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 机采血小板受欢迎
记者来到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看到,6名爱心人士正在此捐献血小板。其中一位大姐告诉记者,曾经她也担心捐献机采血小板对自身的健康是否造成影响的问题,但在中心血站献过血后发现自己对此误解很大,原来机采血小板全过程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非常干净卫生,采集完血小板后的其他血液成分仍会输回体内,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自1998年我市开展机采血小板以来,临床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4年,捐献人数约1200余人,治疗量逾2000个单位。
据悉,血小板具有重要的止血功能,临床上输注血小板可治疗外伤大出血、肿瘤、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捐献血小板不仅仅有利于降低捐献者体内血液粘稠度和胆固醇,还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另外,健康人体的血小板数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并不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所以捐献血小板的这种新形势大受欢迎。
由于采集出的血小板仅仅只能存活5天,每天必须有6至8人捐献血小板才能达到临床需要。然而,现在市中心血站每天仅有3至4人捐献,为确保临床用血的足够供应,市中心血站呼吁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献血,踊跃奉献爱心,为我市临床用血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