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①)
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唐灵军却计划回到衡阳兴业。他回忆说:“我是2003年离开我们衡阳县去广州从事钟表行业工作的,当时生意还不错,在广州也有自己的工厂,大部分的员工还是我们衡阳县人。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我们公司的员工去买火车票,挤绿皮车回来过年过节,我就有个想法,工厂要发展,我还不如把工厂直接建在家乡,让员工白天可以在公司上班,晚上可以回家孝敬父母亲,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都可以顾及得到,所以我的企业就这么回来了。”
2014年底,唐灵军的企业正式落户家乡。2018年公司正式投产后,唐灵军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牵头召集湖南籍钟表企业家,将钟表产业转移到家乡,打造一个钟表产业园。
唐灵军的想法得到了家乡的大力支持。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建军介绍:“政府主要是从落实组织保障、快速夯实平台、快速集聚产业、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人才支撑等五个方面来支持钟表产业园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做到了五星服务和‘母亲式服务’,快速地促进了企业的集聚。”
2021年3月12日,规划用地1200亩的“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开工。到2022年10月,“船山时间谷”第一期厂房全部竣工封顶,142家钟表企业陆续签约入驻,组装一只机械表所需要的100多个零部件和1000多道工序,都可以在园区内完成。
2024年,这里的钟表产业产值突破54.3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以及欧美日韩等83个国家和地区。今年4月,中国钟表协会授予衡阳县“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称号。今年1到6月,衡阳县钟表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以上。
衡阳县仅用4年时间就崛起成为全国第三大钟表产业基地,走完了传统钟表产业集群数十年的路,并且闯出了“工业+文旅”融合、拓展价值边界的新路径。
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建军说:“通过工业旅游模式,去年我们的游客最多的一天是1万多人次,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园区,实现了花园式、绿色式的生态环境;文化品牌也得到了有效传承,作为我们湖南老字号的手表,通过工业旅游的形式,实现了凤凰涅槃。”
夕阳缓缓落下,手表雕塑依然转动不停,不到一圈的时间里,30万只手表已从“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的生产线上组装完成。而这里,也成为我国首个集研发、实验、检测、生产、销售、进出口、文旅博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端钟表制造基地,书写了从零起步到日均产表30万只、年产值超54亿元的“时间故事”。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