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环纹铜鼎:
堪称南方铜鼎中的上乘之作
  重环纹铜鼎。
  弦纹铜甗。

  1988年,在衡阳县赤石乡春秋墓葬出土了一批体形较大的青铜器。经专家考证,为商周时期的炊器。

  其中出土的重环纹铜鼎,通高213.4cm,口径20.4cm,约为公元前770年—前479年时期的文物。该鼎为敞口,宽沿外侈,浅腹,圆底,三蹄形足,方立耳略外倾,腹部饰重环纹和凸弦纹各一周,立耳内侧饰菱纹,外侧刻画四线条纹,辅以虚线点纹。铸造精良,堪称春秋时期南方铜鼎中的上乘之作。

  据李安元主编的《岁月衡阳——衡阳博物馆馆藏文物精选》介绍,鼎为古代炊器。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被用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礼书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土用三鼎,这就是列鼎制度。但东周晚期,社会变革剧烈,列鼎制度遂不复存在。青铜鼎从夏代开始出现,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

  另外,出土的弦纹铜甗,通高53cm,甑高7cm,口径15cm,足径48cm,鬲高17cm,大约为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的文物。

  经专家考证,该器物是一个蒸饭器。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用以煮水,称为鬲,中间的箅通蒸汽以蒸于甑。

  此青铜甗由甑、鬲两部分组成。甑直口,宽平沿外折,口沿上饰对称绳纹环立耳,外撇,深弧腹。腹上饰凸弦纹两周,底部置米字纹条形穿孔(算)。鬲子母口,束颈,圆肩,肩上有一对小钮外撇,弧裆柱足。

  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已开始铸造,但为数甚少。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数量已较多,特别是西周末,春秋初,甗是绝大多数殉葬铜礼器墓中必有之器,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墓主人具有极高的身份地位。(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真德秀:举手招白云 欲纳怀袖间
堪称南方铜鼎中的上乘之作
泉湖“二月八”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堪称南方铜鼎中的上乘之作 2024-03-17 2 2024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