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走进不一样的“诗岳”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古韵意犹浓 且与诗意共远方
——走进不一样的“诗岳”
登上祝融,韩愈曾这样直抒胸臆“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通讯员 曹正平 摄
首届中国·南岳衡山诗歌节启动。 ■通讯员 陈涛 摄
中国诗歌学会将编号第一的“中国诗意景区”授予南岳衡山。 ■通讯员 陈涛 摄
现场朗诵获奖者诗歌。 ■全媒体记者 莫雄飞 摄
水帘洞旁,张居正留下了“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落碧流”的诗篇。 ■南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文兰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李白。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杜甫。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魏源。

  诗歌与远方的交融,在南岳衡山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代的屈原、陆机、张九龄、李白、杜甫、韩愈、黄庭坚……现代的毛泽东、叶剑英、田汉、朱自清、威廉·燕卜荪、羊春秋、马积高、洛夫……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南岳,在这里写下不朽诗篇。

  12月20日,以诗为媒、以诗会友,在首届“中国·南岳衡山诗歌节”上,中国诗歌学会将编号第一的“中国诗意景区”授予南岳。“诗岳”不仅成为南岳衡山又一张耀眼的名片,更为诗意南岳写下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诗与远方交辉映


  为何首个“中国诗意景区”花落南岳?

  当然是因为这里历史底蕴厚重,多元文化交融,诗与远方交相辉映。

  漫步在南岳的灵山秀水中,多少美妙的诗句在耳边飘荡——

  仰望祝融,韩愈直抒胸臆: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也有乾隆皇帝的豪迈放歌:祝融峰上几千秋,山自青青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红日滚金球。

  会仙桥上传来黄庭坚的清音: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莲花峰上,朱熹和张栻唱和:月晓风清堕白莲,世间无物敢争妍,如何今夜峰头雪,撩得新诗续旧篇。

  水帘洞旁,张居正徐徐走来: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落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云头。

  遍访仙山后,南宋夏元鼎在《南岳绝句》叹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旅游读诗,寻山问水,犹如隔着时空与古人对谈!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临南岳,演绎了“康熙御撰”“徽宗御笔”“朱张霁雪”“韩愈开云”“船山著述”等雅事,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和历史遗存。

  “中华五岳当中,写南岳的诗歌是最丰富的,所以南岳还被称为‘诗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书画社社长李静告诉记者,据专家收集和统计,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2.4万余篇。

  南朝之后,儒、释、道在这里繁衍生息,理学、禅学、玄学在这里相互碰撞,催生了中国道教史上最早的上清祖庭,造就了南禅“一花五叶”的传奇盛况,形成了“三家合流、共存一山”的独特奇观;唐宋年间,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在这里惊鸿绽放,湖湘学派在这里发扬光大,湖南才享有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无上盛名,具备了“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的举世豪迈;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秋冬,张栻、朱熹、林用中三人游南岳,有感而发,相互唱酬,得诗149首,后结集《南岳唱酬集》。在五岳中,这是第一本由名人在名山写成的诗集。

  进入近代,新诗“风从远方来”。1937年秋天,北大、清华、南开先后搬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就搬在南岳衡山的圣经学校。威廉·燕卜荪在工作和生活3个多月后,不仅播撒了现代派诗歌的种子,而且还写下了234行的长诗《南岳之秋》。在当时的学生中,就有穆旦、王佐良、袁可嘉、杜运燮、郑敏等著名诗人。

  1946年,就读于岳云中学的洛夫,在这里创作了他的诗歌处女作《秋风》。

  南岳,已经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在衡阳人心中,她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犹有诗心系百川


  除了诗和远方,还有“诗岳”衡山的文化自信。

  著名作家王充闾在《文脉:我们的心灵史》中说:“文脉就是文明演化的历史血脉,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保护下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经过漫长的熏陶浸润,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灵魂。”

  自上世纪80年代建区后,南岳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3年,南岳诗社、南岳书画社同时成立,羊春秋、马积高、陈白一、钟增亚等名家云集。40年来,诗书画社以传承南岳千年文脉为使命,累计创作传统诗歌8000余首,出版《衡岳风骚》诗刊80余期,成为湖南三大诗社之一。

  诗坛学者谢冕、蓝棣之、吴思敬、程光炜、耿占春、任洪渊、李元洛、叶橹来这里谈诗论道,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邱华栋、多多、大解、李少君、杨克、杨键、刘立云、刘笑伟、海男等先后来这里采风吟诗。

  同时,南岳区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依托笔会、采风、展览、培训、学生“诗教”等活动,打造“诗路之旅”,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南岳金月完小成为“湖南省诗教先进单位”,开启了“诗意南岳”的崭新篇章。

  如今,“诗路之旅”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坚持紧扣时代主题,在诗歌的吟诵中唱响时代主旋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诗词大家近百人,收集名家力作上千首,其中精品力作已部分镌刻成“十里茶乡”诗廊石刻,为“诗岳”衡山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12月20日,首届中国·南岳衡山诗歌节在南岳区举办,舒婷、雁西、向阳、尚仲敏、车延高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诗人、评论家、艺术家齐赴“衡山之约”,重现文人墨客游南岳、诗南岳的文艺场景。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作家胡丘陵在《一行大雁,增加了衡阳的高度》中所书:因为你们的到来,一群陌生的大雁成了朋友……这一刻,世界倾听雁阵飞翔的声音。


  且与诗意共远方


  “此处是祝融峰/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天庭的车马隐匿了轰隆的声响/旅者的跫音表征与古老的惜别……”

  据悉,此次诗歌节还开展了首届中国·南岳衡山诗歌奖评选活动,全国共有2083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报送了1万余首诗歌作品。经过评委会精心评选,最终评选出26篇获奖作品。其中,来自浙江的青年诗人马倩倩,以一首《在衡山,解读苍木和石头的简史》获得一等奖。

  当诗和远方相遇,美好的灵魂和美好的地方邂逅在一起。

  在诗歌节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评论家、艺术家、文学编辑与本土诗人齐聚一堂,如群星映现。诗人朋友们畅叙友谊,畅谈诗歌创作,共论诗意人生,让诗歌的温暖和力量弥漫诗岳衡山。

  “亚热带的风从那里吹过/助长了七十二峰的海拔/群峰突起,峰林齐聚/宛如笑傲江湖的好汉/把酒论英雄……” 诗人、新疆文联《民族文汇》原主编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的几句诗,绘出心中 “诗岳”的最美画面。

  “诗与远方,不是表面上的‘诗+远方’,而是诗歌与旅游的本质契合。”作为本土作家的代表,胡丘陵认为,一个美好的旅游目的地,会吸引人们前往,进而产生诗歌,诗歌又可以反哺旅游目的地,让其魅力倍增。他期待,南岳持续做好旅游与诗歌的结合文章,既能成就经典诗篇,又绽放景区独特光彩。

  近年来,南岳区依托丰厚的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尤其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以南岳衡山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如今,首个“中国诗意景区”花落南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南岳区委书记刘浪告诉记者,南岳区将继续锚定“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扛牢“舞好文旅经济龙头、擦亮历史文化名片”的使命,落实“提升吸引力、提升体验感和提升美誉度”的要求,进一步打好“诗旅融合”牌,全方位展示南岳人文历史、特色旅游、投资环境,提升对外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

  诗词中的南岳,俯拾皆美景;现实中的南岳,如诗更如画!如果你在寻找诗与远方,这里就是一座你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的“诗岳”衡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千年古韵意犹浓 且与诗意共远方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千年古韵意犹浓 且与诗意共远方 2023-12-21 2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