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3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话衡阳饮食行业
雁峰区市府路餐饮一条街。
资料图。

  ■刘定安

  饮食行业是个老话题。萧善卿老先生曾有专文,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衡阳市饮食同业公会是1929年成立的。这时,衡阳的水陆交通,日益发达,除原有“长衡”“衡祁”航运线外,先后又修建了“衡郴”“衡潭”“衡宝”等公路线;特别是粤汉铁路通车后,南来北往的过客,大量增加,饮食业也随着发展起来。据《中国实业论》载:一九三四年衡阳市饮食业共有一百五十四户。后分成米粉、茶食、麦面、筵席四个同业公会;米粉店以祁阳人占优势,麦面、筵席店则以长沙帮领先,茶食店由衡阳帮独揽。

  请注意,当时烧烤没有单列,是游兵散勇。

  抗战军兴,京沪汉穗相继沦陷,这些地方的工厂商店纷纷迁衡,各种商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湘桂铁路也正式通车,人口激增至46万余人,衡阳遂成为西南大后方物资吞吐的枢纽,有“小上海”之称,同时也是饮食业的黄金时代。

  据1942年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国内经济概况》载:衡阳市有米粉店五十二家,茶食店一百二十五家,麦面店三十二家,筵席店五十二家,共计二百六十一家,比一九三四年增加百分之七十。

  在四个同业公会中,以麦面、筵席店发展较快。一九四四年四月湖南省民生日用品购销处出版的《购销旬刊》指出:“这时的酒家”已达80家,较战前增加八倍。

  大东华门(人民路)的九角巷口,原来是一块大空坪,前后左右都是些住家户。1962年江西吉安县的卢瑞芳在空坪的对面创设怡园,其中有假山亭园,分设影剧场、旅馆、浴室、酒菜馆等部门,酒菜馆中又分西餐厅、中餐厅,雇工五六十人,极一时之盛。

  从此,大东华门一带,日渐繁华起来;在火药街(人民路西头)有光华电影院,华精室照相馆,饮食店不断增加,面点店有一瓢饮、饮和德、味香斋、别雅亭等;米粉店有新三吾,酒菜筵席馆除怡园而外,还有宴群园、汉民园等。

  抗战时期,复兴银行总行、福建省银行、鸿兴银号、湖南省民生日用品购销处,都设立在大东华门,更是车水马龙,人潮鼎沸,给饮食业带来兴隆生意,一时发展至十四家之多。一些老菜馆,如梓童巷的梓园、常公街(常胜路)的兢园、九如阁、正殿巷(和平路)的瀛桥仙馆、后宰门(和平北路)的小佳乐,吉祥街的乐福酒家,也都是“老女犹趋时兴俏,画眉强入少年行。”

  其他新兴的包点店有新洞庭、新兴园、万香楼、天升阁等,酒菜筵席店有远东酒家、豫章大酒家、四海酒家等,都以新兴姿态,跨入市场;还有广帮的南园酒家、白云酒家、珠江楼,川帮的蜀渝、蜀腴、小蜀腴,浙江一带的鸿运楼、小江苏、上海酒家,长沙帮的望华园、奇珍阁等,这些店子,各有其长。

  如南园、蜀腴等则以粤味、川菜为主;鸿运楼、上海酒家等则以下江口味见长;长沙帮又以新清香淡的湘菜著称,而衡阳帮以丰盛鲜美的地方口味取胜,其他如小佳乐以牛肉出色,小江苏以蝴蝶馄饨驰名,还有豫章大酒家却以园林清香、幽雅别致,远东酒家偏以舒适雅静的环境,引人入胜。此外,一些中小型饮食店子,在东西两岸的大街小巷,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抗战时期,空袭频繁,每天上午,人们身背防空袋,手挟细致物,踉踉跄跄,趋避城外。一时茅棚竹架的临时饮食摊店,如雨后春笋,林立四郊,座位多为竹靠睡椅。清茶、油条、面点、炒菜和酒饭,无一不有,真正做到了为防空者服务。

  这些摊店,有郊区农民临时摆设的,有城内饮食店分设的临时营业点,也有外地来的“难胞”(当时称从沦陷地区逃出的同胞为难胞)为了生活临时凑搭起来的篷厂,以及数以千计的穿街走巷上门叫卖的饮食流动担子,应该包括烧烤摊,都是未纳入同业公会的“自然户”。

  抗战胜利后,饮食业又随着市场繁荣而逐渐恢复起来,有的搭架篷子,摆个饭摊;有的架个临时门面,还有的边营业边建铺屋开起了饮食店,先后有德和楼、杨裕兴、金陵酒家、新远东等复业或开业,其余各街各巷,都纷纷办起饮食店。

  1949年11月到1956年,衡阳市饮食业获得了新一轮发展。1956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开始了全新的时期。

  民以食为天,这是铁律。餐饮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温心,暖胃,家的本质。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雁歌留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漫话衡阳饮食行业
坚守大山用心灯点亮梦想
岭南文化的 “千里江山图”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漫话衡阳饮食行业 2023-12-03 2 2023年12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