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陈 瑶
常宁市水口山镇松渔社区有一位养猪能手,名叫刘东。他今年38岁,曾经是长年活跃在湘江上、从业10多年的“捕鱼达人”。
2019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刘东积极响应政府退捕转行的号召,牵头成立了常宁市利福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相邻的双发村流转近20亩荒山地,建起了现代化的生猪栏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生猪养殖。
10月31日,站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指着山洼里整齐排列的大片猪舍,刘东高兴地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可以出栏生猪5000多头,主要是销往广东,均价每公斤16元左右,年营业额有1000多万元,利润估计有100多万元。”
松渔社区位于湘江岸边的大渔湾,历来就是有名的专业渔村。在禁渔政策实施前,该社区有渔民250余人,以在湘江河捕鱼为生。禁渔政策实施后,松渔社区渔民全部退捕上岸,不少人选择外出打工,但有近30人改行从事生猪和水产品养殖,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自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常宁市全面落实帮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退捕渔民转产转业,通过落实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强就业培训和产业技术指导,发放退捕渔民创业担保贷款,全面送岗位、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彻底打通了“捕转养”技能入户的“最后一公里”。现在,全县已经帮助266名退捕渔民转产转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致富天地。正在养猪场里喂猪的员工周玉成说:“我现在打的这种饲料是给小猪吃的,平时要打扫卫生、消毒,月工资有4500—5000元,比过去在湘江里打鱼收入高多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渔民已经成功转型,化身种植、养殖的多面能手,打开了创业新天地,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常宁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股周艳丽告诉记者:“我们经常下乡走访,向退捕渔民宣传禁捕退捕转产转业政策,加强了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路子,确保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刘东在政府的贷款和技术支持下,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养猪栏舍,还贴心地为“二师兄”们配置了空调、发粪机、控制器等设施,实现了污粪处理、投料、防控全自动化。“政府相关部门对我们非常支持,我们有疑难了,只要打个电话,农业农村局都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帮我们解决疑难问题。”